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仰望秋白

来源:绥化日报 2023-06-12 字体:

蔡旭麟
 

  走进瞿秋白被俘和囚禁的最后时光,就像攀援耸入云天的高峰,不时可见奇险而绝美的风景。他与历史上那些英名不朽的舍生取义者既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都有临危不惧、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信念,不同的是,他在生命行将终结、步入永恒之际,偏偏要解剖自己的灵魂,留下了看似多余的“独白”。

  从被俘之日起,身陷虎穴的瞿秋白就已坦然面对个人的命运。他镇静得令人吃惊,咬定自己是一名医生,敌人严刑逼供,反复审讯,毫无所获,逐渐解除了对他的怀疑。远在上海的鲁迅等人积极营救,眼看获释的曙光就在前头,没想风云突变,由于叛徒的出卖和当场指认,他对如获至宝的特务微微一笑:“我就是瞿秋白,以前的供述就权当一篇小说去读吧。”

  在长汀狱中,敌人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丝毫撼动不了他信仰的参天大树,他们哪里能够理解一位革命者“为衔春色上云梢”的志向。读书、篆刻、填词、作诗,把监牢当书斋,瞿秋白心无羁绊、无畏无求,曾经让位给革命的才情喷涌而出,相继创作了一批旧体诗词,今天读来,仍然清晰可辨他寄寓其中的浩渺心绪:“湖海栖迟芳草梦,江城辜负落花风,黄昏已近夕阳红”;“行人莫问当年事,海燕飞时独倚楼”等,如果他纠结于书生意气,仅仅停留在“山城细雨作春寒,料峭孤衾旧梦残”的身世感怀,那么历史将少了几分沉重的思索,他最为奇特又最为费解的文本也随之无面世的可能。在这篇饱受争议的《多余的话》中,我们深切感触到瞿秋白一以贯之的真诚和坦荡,他毫不掩饰自己生命的多重色彩,痛快淋漓地揭下假面具,彻底剖析内心的隐秘世界,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丰富、立体多维、郁结悲沉的形象。

  “请勿撕破我的历史”,这一掷地有声的话语,令劝降者顿时哑口,同时,也将自己推向了悬崖边缘。纵使有一千个可能,他还是选择这条不归路。苟活于世也许简单,只要他低下高贵的头颅,他就可以到大学去当教授,去从事自己心爱的文艺创作,可是他义无反顾地舍弃了这扇生的大门。参透了生死大义,死何所惧,生复何求。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他早已吐露心迹:“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慷慨赴死,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剪影。那首“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的集句诗,亦是他生命的绝唱。在中山公园的凉亭中,他持酒豪饮,妙语如珠:“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席间“国际悲歌歌一曲”,鸟雀为之寂然。当最后时刻来临,他手夹烟卷、气定神闲地迈向罗汉岭刑场,这份从容,这份淡定,更像是出一次远门,抑或赴一场宴会。他环顾四周,只见远山如黛,近水含碧,遂在一块草坪盘腿坐下,一声“此地甚好”,随即饮弹长逝,那份神情,那份镇定,似乎面对的不是士兵的枪口,而是记者采访的相机。

  “今岁花开盛,栽宜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瞿秋白这首年少之作,暗寓了当时他正萌发的意趣和精神,从此处发轫,历经革命的云蒸霞蔚,终成浩然正气,充塞天地之间。他那不朽的英灵,永远被后人崇仰和缅怀。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