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7月1日讯 ( 董新英 董玉铭 ) 年初以来,北林区围绕“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把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摆在基层治理的首要位置,通过抓实职业准入、待遇保障、鉴定评价“三个机制”建设,激发了社区工作者的干事创业热情,强化了社区专业化工作力量,建强了基层治理体系,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社区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抓实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职业准入机制。根据社区规模、管理幅度、居民构成、人口数量等因素,科学确定全区社区工作者员额,实行总量控制,每个社区按照300户至400户常住人口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核定员额。通过在社区“两委”成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中选聘,在街道人员中选派等方式,配备社区工作者456名,平均年龄42.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370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通过科学配备力量,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抓实薪酬补贴兑现,建立待遇保障机制。社区工作者在岗工作期间享受生活补贴,生活补贴由岗位补贴和绩效补贴两部分构成,分别占生活补贴的60%和40%。在社区“两委”交叉任职和兼职的人员,按照“兼职不兼酬、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享受待遇,建立了与工作岗位、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相挂钩、动态调整的三岗11级薪酬待遇体系,给予社区工作者与其岗位相匹配的待遇,月生活补贴最低4025元、最高4672元,并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大病等保险。通过强化待遇保障,增强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吸引力。
抓实岗位管理考核,构建鉴定评价机制。由街道党工委组织,采取季度、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工作者德、能、勤、绩、廉进行全方位量化考评,考核结果在社区内公示,并与薪酬待遇、评优评先、奖励惩处相挂钩。社区工作者考核将作为各类“优、先、模”人选给予优先考虑。通过全面量化考核,强化了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