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一肩柳色一片春愁

来源:绥化日报 2022-05-23 字体:

高玉霞
 

  人影绰约,水汽氤氲,华灯初上。在这春日的午后,偶然看到视频中,江南细雨迷蒙,一群人撑花而行,一时间“春烟如织”四字,脱口而出。雨的丝凉,声的温软,撑花而行的袅娜,醉人的迷蒙,都让春日显露出款款柔情,让草木有了水汽蒸融的暖意。

  “春烟如织”,怪不得有人喜欢这个“织”字,犹如杨柳成丝,春雨如线,一排排,一畦畦,织成了春日看不尽的画卷。

  这种春日的鲜嫩,清芬,柔美之感,谁人不爱不喜?

  可春的婉约,含蓄,内敛,需要一个熨帖懂心,懂生活的人才行。记忆里,姥爷总是在村子里,在丝丝缕缕的春风里,背着手,东走走,西走走,仿佛早早嗅到了春,一股春意,养在了心间。

  每日,姥爷都带来些春的消息,浓与淡,疏与密,肥与瘦。不知觉的,密林,草野,河水间,发生的微妙变化,都被姥爷从闲走中感知。在院子里玩耍的我们,一抬头,望向一排春柳,就如饮了春酒,清冽的寒,还汹涌在胸际,可鼻息微动时,却嗅到了春。

  实则,在村外,在苍黄与青苍之间,远山淡水早已氤氲着一层云烟,似蘸了墨的水笔,意兴正起,酒意微醺,已步入了,人与花俱醉的状态。

  一日,放学归来,看到姥爷肩上担了一捆柳棉,硕大的柳棉桃,似无数的芽,无数的眼眸,苏醒着,萌发着,绽放着。我们自然极为欢喜,背着书包,扯着衣襟跟在姥爷身后,心里不禁疑惑,那稀疏瘦弱的枝条,怎么就繁花似锦了呢?姥爷曾经是一名抗日军人,虽已是近八十岁的人了,可却步履如风,一肩柳枝,绿茸茸,醉了多少村里疯玩的小孩儿?

  到家后,姥爷笑盈盈地把柳枝插入温润的土壤,并告诉我们,柳条最耐活,再过几年,就可以柳树成荫。我们却不管这些,只管专注地玩手里的毛毛狗,放在石头上,吹着它们,一蹦一跳。

  后来,姥爷去了城里,我也上了大学。无数次,我去看姥爷,姥爷都问我些无关紧要的话,诸如水塘的鱼吐泡了吧?苦菜冒芽了吧?村东的柳棉开花了没?而生活忙忙碌碌,谁又知道这些呢?

  见我不说,姥爷就靠着窗口,望着窗外,不再说话。

  多少不得而知的柔情啊,捧在我们面前,可是,我们却无从知晓。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直到,我也离开了村子,离开了土地,在外地漂泊,才真正体会到“一帘鸠外雨”是怎样无声无息的动人春景!这春景,在姥爷浑浊的眼眸里,一定都记得。

  记得春烟是怎样的无声无息,阳光与水与土地,是怎样不动声色地融合。“啁啁”“啾啾”“咕咕”,鸟在喙与舌间,吐露的脆生生的长短音,成了一串串,起起伏伏,高高低低的曲子。一枝鸣春也好,群鸟喧腾也罢,没有人比一只鸟,更懂得春的心思,更懂春的柔情似水。

  而对于一个远离故土的人,又何尝不是一只离巢的鸟呢?

  多少年了,这生动又多情的春耕图,依然动人心处情无限,依然会惹人落泪于无声。

  望着浓妆淡抹化不开的春景,我终于明白,春天“织”就的是缠绵悱恻的春日画卷,是一场场动人心弦的农事,更是缭绕不开的愈演愈烈的乡愁。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