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明水锻造产业链深耕“绿”资源

来源:绥化日报 2019-05-08 字体:

  东北网绥化5月8日讯(特约记者高伟)春耕时节,明水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一座座钢架大棚林立田间,一块块黑豆、红谷子、马铃薯、蔬菜等产业示范带星罗棋布。在明水广袤大地上,处处展现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明水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众多高品质农产品,从一粒米到一颗豆。明水将农产品提档升级,并且乘着互联网的翅膀飞向全国与世界各地。农产品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让“米粮仓”变身“好厨房”。日前,“古香明水干菜”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证书,绥化市第一枚含有地理名称的集体商标诞生了。明水农产品有了“身份证”,实现完美转身。

  明水县夯实基础,优化链条,构建保障支撑服务体系。几年来,明水共建“1+7”品牌农业基地20万亩,其中智慧农业基地的马铃薯基地、玉米种植基地、黑豆基地、红小豆种植基地、红谷子种植基地都实行远程监控,全部农产品按照行业标准,实现可视、可防控、可追溯。打造了“明绿康缘”、“淘缘明”等县域公共平台,明水干菜、明水黑豆、明水小米被国家质监总局和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识保护产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农副产品的销路如何,能否卖到一个好价钱,是农民一直最为关心及担心的问题。明水县抢抓电商机遇,2015年5月启动了黑龙江第一个农村淘宝项目,实现了全县9个行政村服务站点全覆盖。依托农村淘宝项目,引进了菜鸟物流对全县物流进行整合,实现了打通县城至村屯最后一公里的目标。辟建了电商创业园区,吸纳2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招商引资建设的互联网+广场项目,吸纳寒地黑土电商产业园落户明水。完善配套设施,引进龙客公司冷链仓储、淘缘明批发大市场等项目,完善了商品包装、精细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要素。黑龙江壹丰公司2015年完成从线下至线上销售的华丽转型。企业采取两条腿走路,开拓内外贸两个市场,建网店入驻1688平台,开通阿里国际站,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实现杂粮外贸销售1400万美元、2800万美元、3600万美元。发展专业种植基地5万亩,带动1030户贫困户调优了种植结构。

  明水做电商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是农产品。明水地处北纬47°,位于世界粮肉乳绒黄金产业带,这里的黑土地是地球上仅存的三块黑土地之一,有机质含量是黄土地的10倍,作物用清澈无污染的河水灌溉,生长的红谷小米、黑豆、芸豆等杂粮杂豆富含营养,独具特色。明水是农业大县,只有将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用绿色食品带动种植业才能实现脱贫致富。要把明水绿色食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产生1+1>2的效果,就必须发展明水电商。

  农产品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线上线下销售方式让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抵达消费者面前,是当下特色农产品销售的一种趋势。据明水县电商办负责人介绍:明水县农产品企业已成功入驻北国食无忧网6户,入驻北京慈善超市4户企业的15款产品。通过与阿里淘乡甜多次洽谈对接,通过双商标将特色农产品品牌“淘缘明”黑豆、小米等6种杂粮成功地登上了淘宝淘乡甜品牌。

  锻造产业链,深耕“绿”资源。农产品上行,借助互联网走出明水,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保证质量是个大问题,明水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消费者在网购时扫描农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查看种植和生产流程,还能实时观看种植环境,绿色、有机农业的可信度大大提升。全面建设全程可追溯的农副产品基地,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明水茄干、黄瓜干、豆角丝等干菜成为明水农产品品牌的“黄金菜”。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