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良本报记者赵洪秋沈雪
4月15日,记者走进善为牧业公司的肉牛养殖场,只见牛运动场、水塘、米料房、预产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场内清一色的黑牛,膘肥体壮,皮毛闪闪发亮。
善为牧业是望奎县厢白乡前惠五村产业扶贫项目之一。
省委统战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张辉说,前惠五村畜牧扶贫产业瞄向了高端市场,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安格斯肉牛,牛肉质量在国际市场也属上乘。目前,牛场一共有63头黑安格斯母种牛,刚刚生产牛犊21头。
县扶贫办副主任孔德宇介绍,县里在脱贫摘帽后,制定了脱贫攻坚巩固再提升方案,产业扶贫仍为主线,农产品精深加工等6条产业链将全部升级,打造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
前惠五村,典型的旱作农业。前惠五村党总支书记宋玉军和驻村工作队结合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提出推进产业发展脱贫路径,变“输血”为“造血”,真正实现脱贫致富。2018年,前惠五村注册成立了善为牧业,养殖肉牛和肉鹅成了这个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村两委在工作队的支持下协调争取108.48万元,带动村集体、村民集资投入73.92万元,新建牛舍490平方米、牛运动场1.8万平方米,修建两条共4公里田间路。建有水塘、深机井、青黄贮窖、米料房、预产室、储粪池等配套设施。一头头肉牛成为前惠五村的一条致富路。
张辉说,省委统战部积极为前惠五村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今年继续支持200万元,用于扩大高品质肉牛产业项目投资,将新建牛舍1000平方米,并购置优质肉牛60头。2020年,将实现优质肉牛存栏超过150头,把善为牧业打造成绥化的优质肉牛养殖、繁育基地。
工作队和村两委争取国家科技扶贫项目资金35万元,带动村集体投入26万元,连续3年以省农科院为技术支撑,逐步扩大优质肉鹅养殖规模,2018年实现肉鹅养殖5000只规模,带动7户贫困户29人,人均增收500元。
这几天,张辉和宋玉军商量,要把油豆角和树莓冷藏加工项目建立起来。这个投资600多万元的扶贫项目,是村里扶贫产业升级的“大动作”。由于这几年扶贫项目抓得准,农民自种的“屯子菜”卖到了长三角。今年全村农民手握500吨豆角和树莓订单,个个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番。
工作队和村两委争取专项资金50万元,新建390平方米食品加工车间,与哈尔滨远大好百客超市合作销售笨鸡、红皮马铃薯、窝瓜等原生态农产品,与大庆市御米梁田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玉米皮速冻饺子、汤圆等食品,带动二三十人本地就业,月收入2400元以上。
工作队和村两委争取资金新建1080平方米笨榨豆油厂,并购置4套生产设备,生产传统笨榨豆油,实现笨榨豆油的产销一体化发展。“笨榨”大豆油项目,还通过了国家新的食品生产SC认证,产品供不应求。村里把各个产业的产品整合成一个“善为”品牌,好几种产品打进了哈尔滨的“好百客”超市。
宋玉军说,村里的扶贫产业项目或企业,产权大多归村集体,村集体与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项目所挣利润的30%留给村集体,70%给贫困户分红。下一步,村里将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巩固好现有产业,让老百姓持续得到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