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绥化概况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犟人”刘庆巨的“工匠精神”

来源:绥化日报 2019-03-15 09:27:47 字体:

“同比”非“环比” “修书”十三封纠错十三年

“犟人”刘庆巨的“工匠精神”

本报记者陈驹孙玉志刘华鹏

  今年84岁的绥化市粮食局退休老干部刘庆巨, 2007年以来经常发现一些媒体的报道中把“环比”偷换概念成“同比”,便给那些媒体和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写信纠错,至今已有13年,“修书”13封,并亲自到国家统计局纠错。

  这是一种“匠人”的执着。至今,很多媒体依然把“同比”当成“环比”。刘庆巨说:只要发现这个错,我就纠错不止!

  这就是“犟人”刘庆巨的“工匠精神”。

  勤奋好学的统计“匠人”

  刘庆巨, 15岁时参加工作,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百业待举,那时仅有初中毕业的刘庆巨就被安排到绥化粮食局担任统计工作,那个年代,已是“才子”。

  但刘庆巨并没有持“才”自傲,而是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在组织上的支持下, 1954年,19岁的刘庆巨就参加了黑龙江省粮食厅举办的统计干部培训班;1957年考入哈尔滨粮校;1978年考入南京粮食经济学院;1980年考入杭州商学院。一路求学,刘庆巨初心没变,就是坚持学好统计学,让公正、合理的统计理论统领自己的工作。

  随着业务的精进,刘庆巨的岗位也从普通的统计员提升到绥化地区粮食局计统科科长,并被聘请为绥化地区统计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因为统计业务精湛,在职期间,刘庆巨每年都为省、地、县各级统计培训班讲课,是绥化、乃至全省公认的统计“匠人”。

  “犟人”的“工匠精神”

  在同事们眼里,刘庆巨是个“匠人”,但在家人眼里,他却是个“犟人”,认准的理,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刘庆巨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老人,1995年退休后,读书看报成了他唯一的业余爱好,成天扎在街道和粮食局老干部图书室里。2007年6月2日,刘庆巨在《黑龙江日报》三版看到一篇题为《铁汉丹心》的文章,文中写到,“新安煤矿2006年原煤产量完成213万吨,同比增长36.5万吨”。刘庆巨认为,这是失误,不应该是同比,应该是环比。但面对权威报纸,他又不敢叫板,回家后翻阅了新加坡南洋大学和香港大学通用教科书《统计学》、厦门大学教科书《统计学原理》、天津财经学院教科书《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等一大堆权威性理论书籍,证实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有了第一次发现,刘庆巨开始注意“同比”和“环比”这两个词了,渐渐地,他发现一些媒体也出现同样的错误—— 2007年8月18日,《人民日报》第六版刊发了题为《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的文章, 2016年和2015年的数字比较全文都是同比增长。之后,他在《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新华社每日电讯》等媒体也发现此类错误,并且每发现一次,他都将报纸保存起来,至今已有厚厚一摞。发现得越多,刘庆巨心里就越不安,他决定向出错的报纸写信纠错。2007年8月21日,也就是刘庆巨在《人民日报》第六版刊发了题为《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的文章出错的第3天,他向《人民日报》寄去第一封纠错信。结果,“同比”和“环比”错误仍时有发生。但刘庆巨并没有灰心,2009年2月26日,刘庆巨给最有权威的国家统计局写信,希望他们能对媒体的错误给予纠正,3月16日,终于收到回信:“我们非常同意你对同比和环比概念的理解和区分……”虽然对刘庆巨的理论予以肯定,但只字未提纠错一事。

  国家统计局的肯定,坚定了刘庆巨纠错的信心,以后整整10年里,先后给《经济参考报》《光明日报》《老年报》《绥化日报》等媒体和国家统计局纠风办、国务院、中纪委写信十来封,2013年,当时已经79岁高龄的他,还亲自去了国家统计局一次……

  “匠人”的“犟理论”

  错误不改,纠错不停。连续13年纠错不辍、写信不辍,刘庆巨在绥化市粮食局老干部心目中从“匠人”变成了“犟人”,但每次,他都用自己的“犟理论”来说服大家:我的观点已经受到国家统计局的肯定,也受到家乡媒体的支持。

  刘庆巨所说的“家乡媒体的支持”发生在2010年3月,《绥化日报》收到刘庆巨的来信后,让《绥化日报新生活周刊》承接采访任务。3月27日,周刊以《刘庆巨纠正“同比”终获国家认同》为题刊登在头版头题,并配以评论和相关链接,4月12日,《黑龙江日报》给予转载。但文章发表后,并没有收到刘庆巨预想的效果。

  今年3月初,刘庆巨再次来到绥化日报社,向记者倾诉自己的烦恼,并诉说了自己10多年来纠错不辍的经历。他说,只要这个错不改过来,我就纠错不止。

  这就是“匠人”刘庆巨的“犟理论”和“工匠精神”。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