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深入实施“寒地黑土+”双品牌战略

来源:绥化日报 2019-02-27 字体:

本报记者宋一枫

  在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质量兴市、品牌强市。把质量提升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制定品牌培育创建实施方案,建立绥化名优特产名录,强化地方特色标准,推进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寒地黑土+”双品牌战略,扩大品牌影响力。

  围绕推动“都城地”向更高质量发展,市商务局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抢抓历史机遇,合力攻坚,多措并举,向“寒地黑土”超千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标奋力迈进。

  市商务局局长姚民说,实施“寒地黑土+”双品牌战略,首先要健全各级“寒地黑土”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主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商务、农业、发改、粮食、寒地黑土协会等部门单位为成员,设立办公室、推进组(品牌策划、标准化、信息化、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指导站等工作机构,统筹负责“寒地黑土”品牌的顶层设计与推进。同时,健全各项制度机制、标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推进措施。

  大力实施打造千亿级“寒地黑土”品牌建设工程,出台《关于打造千亿级“寒地黑土”品牌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并针对千亿级“寒地黑土”品牌的评估方法、参评指标和参评程序等,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

  建立健全“寒地黑土”品牌质量标准体系,成立市级“寒地黑土”标准化技术联盟,统一规范“寒地黑土”品牌在生长环境、种植养殖环节、生产加工、贮运操作、文化内涵、销售方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实施《“寒地黑土”加工食品管理规范》、《“寒地黑土”食用畜牧产品管理规范》、《“寒地黑土”食用种植产品管理规范》、《“寒地黑土”食用淡水产品管理规范》等团体标准,对“寒地黑土”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生产、加工工艺进行规范,凸显“寒地黑土”产品绿色、生态、安全、营养、健康的独特品质和重品牌、重管理的特色。

  打造“寒地黑土”品牌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寒地黑土”产品检测机构建设,加大“寒地黑土”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监测力度,建立完善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加强“寒地黑土”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设,推进“寒地黑土”产品条形码制度,加快建立产销区一体化的“寒地黑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明确责任主体,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存运信息可查询,形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产品质量督查体系,落实“寒地黑土”品牌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做好“寒地黑土”产品舆情监测,及时发现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发挥扶持“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协会作用,发挥其专业优势、组织优势和机制优势,成为联结政府、企业、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推进“寒地黑土”品牌商标注册和相关地理标志认证,定制实施“寒地黑土”品牌的授权、维护、监督、退出等管理制度。强化“寒地黑土”品牌的自律和自我监督,规范产品生产、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应对危机事件,维护品牌声誉,不断提高公信力。

  积极推广“寒地黑土”品牌+地理标志商标+企业商标的运营模式,引导地标品牌及农业主体加入“寒地黑土”品牌体系,把市域内的地理标志产品和企业自有商标及“中国驰名商标”、“龙江老字号”等整合到“寒地黑土”品牌旗下,形成鲜明的绥化“寒地黑土”品牌特色,并以庞大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形成“平台+企业+产品”价值链,实现利益均衡分配;积极实施“寒地黑土”子品牌培育工程,促进子品牌企业加大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力度,实现母子品牌共建发展。

  姚民表示,要不遗余力地宣传“寒地黑土”品牌,聘请专业机构对“寒地黑土”品牌进行全方位设计和打造,在主流媒体上开辟“寒地黑土”专栏集中宣传,适时组织知名专家、学者召开“寒地黑土”专题论坛,围绕品牌建设进行广泛深入研讨。邀请理论界专家来我市进行实地调研论证,形成深层次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意见。与国家级的品牌创建机构搞好深度对接,进一步挖掘“寒地黑土”品牌的潜力,使“寒地黑土”品牌逐年升值。盯住中央和省级媒体、制造事件营销案例,提高品牌知名度。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