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8月15日讯 年初以来,肇东市依托项目规范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三产多元化、民生普惠化,使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城市建设、现代服务业、民生事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80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56万美元。
为实现产业项目新常态,这个市“内外兼修”抢抓现有园区、企业、资产、人脉、区位等优势,围绕延伸产业链条,抓好在建项目跟踪服务。目前全市开复工产业项目91个,新开工产业项目51个,总投资125.7亿元;续建项目40个,总投资137.5亿元,7个项目已投产。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活存量,把盘活闲置厂房、存量土地资源、效益低下企业等作为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全面盘活僵尸企业和撂荒项目。
针对39个撂荒项目,通过联大靠强、技术改造、政策扶持等方式,有效盘活了济士药业、奥美瑞电动车生产、濠吉粗杂粮非油炸方便面等项目,改造盘活了黑龙江卓达新材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福集团、韩美食品有限公司等15个企业。通过为企业争取政策资金、加快手续办理、支持企业扩能改造等方式,有效巩固伊利乳业、大庄园肉业、爱农复合肥等运营企业增长态势。
围绕做大做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互动、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整合发改、国土、农业、农开项目资金5.7亿元,集中投向高标准农田、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地、电商平台建设等方面。通过建设“互联网+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中心,涝洲镇三星村水稻示范基地、黎明镇金伯利农机合作社、珊树村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园、俐江谷物合作社、五里明镇现代农机合作社等乡镇互联网+农业“一个中心、五大基地”建设完毕,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机监理、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设施农业自动化管理等方面,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生产基地到加工车间农副产品来源产地追溯、质量达标的标准水平。扶持发展科技服务组织23个,服务面积扩大到180万亩,其中实施“三减”面积60万亩,生物防控面积58万亩。形成了中北部乡镇玉米向优质专用上调,北部乡镇向种养结合上调,中部乡镇向绿色有机食品上调,南部沿江乡镇向乡村旅游上调。
按照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构筑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全新区域空间格局。推进城区供水改造、污水治理、集中供热、燃气扩面、垃圾治理等项目建设。投资2亿元,扩建39公里的肇东至四站公路;投资5300万元,实施正阳大街维修照面工程;投资3100万元,新建改造9条道路5.67公里;对城市5条街道、4个广场和4处景点进行了绿化建设,在北外环路等8条道路配建LED智能路灯353盏。新增就业3204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196个,发放创业贷款640万元。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1万人、13.85万人;共发放城乡低保金6835万元、护理补贴资金347.4万元、城乡医疗救助419.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