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时进3月,两场春雪过后,北国的田野,依旧一片银白,而北林区兴和朝鲜族乡农业现代示范区内,料峭的春寒却挡不住的建设热情。
2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稻田深处的稻米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但见崭新的厂房屹立于雪野,稻米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走进公司二楼大厅,一个大型沙盘闯入眼帘,沙盘上,朝鲜族特色民居,绿油油的稻田,清清的河水,同现代化的稻米加工企业一同组成一幅现代农业发展图景,大厅一端,一组现代化智能追溯系统,将实时检测着稻田里的每一株稻苗……
兴和朝鲜族乡是北林区唯一朝鲜族建制乡,位于市区东北35公里,上世纪末兴起的跨国劳务经济,超过80%的村民赴韩国打工,几乎让这个村变成了“空村”,北林区因势利导,引进民营资本整村流转水田面积2.24万亩,整合各方面资源,强力打造的产加销全产链示范区。
水田是产业链的第一环,也是关键一环,北林区引入工商资本对整乡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流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民的运行机制,引入一家民营资本对13个村民组1055户农民的全部土地全部进行了规模流转,目前已组建绥化市稻米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绥化市稻米香米业有限公司和绥化市北林区保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打造核心基地2万亩,联动辐射周边基地3万亩。
以2万亩水田为“第一车间”,2015年7月,稻米香米业有限公司开始建设,到年末建设完成,1月初试生产500吨有机大米,一上市场就十分“叫座”。
顺应人们对安全、健康、放心饮食的需求,示范区精心打造“上善道”、稻米香等绿色有机大米品牌,推进无公害、有机、绿色、原产地标识企业产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实现产品上架全程可追溯,从种子智能催芽到现代化营销。
以现在园区内闵氏米业、稻花香米业加工为基础,围绕水稻、稻壳、秸杆等资源辟建水稻精深加工为主的兴和工业园区。规划将已经签约的年加工60万吨的鹤岗万源全产业链稻谷加工项目落户,稻壳生产米糠油、稻壳生产白炭黑一直到米糠发电等项目。同时在园区建设出口日本的稻草加工项目、秸秆生产建筑材料项目,规划建设饲料厂、肉食加工厂,以及米酒、辣白菜、打糕等具有少数民族特色食品项目。
“接二”还要“连三”,目前,示范区建设了智能催芽种苗、技术等公共服务体系,而且建设了稻米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依托新兴电商销售平台,以云智慧农业监管平台为依托,采用设立直营体验店、产地直采私人定制、互联网销售物流网配送等模式发展线上线下销售。聘请北京农林科学院专家团队进行全程包装策划“上善道”等品牌,利用与渤海商品交易所平台、营口港阿里巴巴农业北林区政府三方合作平台,利用APP、亲情定制、淘宝众筹、民生易贷等多种组合进行现代化营销,预计每市斤大米可多卖5-10元钱。同时,示范区开发现有的传统饮食、少数民族水稻生产历史文化等休闲度假资源,打造兴和乡休闲度假旅游,形成绥北—河夹芯—努敏河旅游线上重要的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