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4月19日讯 4月13日上午,庆安县平安镇安平村水稻种植大户孟凡力与庆安宝丰米业再次签订了15公顷水稻的种植销售订单,这已经是孟凡力发展订单农业的第6个年头。去年,他与宝丰米业签订了每斤高于市场5分钱的水稻种植订单,每亩地多买了50元,15公顷水稻由于订单销售额外增加收入11250元,把那些没有签订订单的水稻种植户羡慕得不得了。像孟凡力这样尝到订单种植甜头、抱住了宝丰米业这个“大腿”的水稻种植户还有160多户。
去年,宝丰米业与水稻种植户共签订12000亩高于市场5分钱价格的水稻订单,仅订单外加价宝丰米业就让农户多收入近百万元。今年,宝丰米业扩大生产规模,在企业自身流转土地种植5980亩水稻的基础上,新增加了5000亩订单面积,使订单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7000亩。
宝丰米业还创新经营模式,采取保价收购的方式收购订单水稻。水稻脱粒后直接送到企业销售,可以直接取走卖粮款,也可以等粮价上涨时再结算。如果粮价上涨,种植户按市场价格结算卖粮款。如果市场价格下降,则按卖粮当天的价格保价结算。平安镇和平村农村崔玉良,去年秋收时直接把水稻送到了宝丰米业。春节前几天,崔玉良才到宝丰米业支取卖粮款。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水稻价格上涨到了1.52元,比送粮那天1.45元的价格上涨了7分钱,43000斤水稻多卖了3000元。崔玉良心里这个乐:“没花一分钱的仓储费用,还多卖了这么多钱,这好事哪找去!”
稻强米弱一直是加工企业无法摆脱的魔影,宝丰米业也曾受尽其害。2008年,宝丰米业受到了市场经济这双无形大手的摧残,大米销售不畅,造成2万吨品牌大米积压。由于保管不善,发霉变质的大米就有100多吨。无奈之下,宝丰米业经理赵俊芝挥泪大甩卖,以低于市场0.1元的价格,把积压的粮食全部销售出去。“那一年,我们损失380多万元,把企业成立两年来挣的钱全都赔了进去。”时隔8年,说到那一年的经历,赵俊芝仍然心有余悸。“如果那时候不果断决定,全部清仓销售,可能坏掉的粮食会更多,也许就再也没有翻本的机会了。”
痛定思痛,赵俊芝终于明白,市场价格调控的威力。如何规避市场波动的风险,让企业稳步发展?除了在北京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点,赵俊芝与外地大米经销企业签订了大量的销售订单。去年,宝丰米业与福建、山西的两家销售企业分别签订了5000吨和3000吨的甲冠珍珠米、宝丰大米、长粒香等自主品牌的优质大米销售订单。“虽然订单销售价格不是很高,但是我们节省了自主销售的费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种植和生产加工上,只有种得好了,我们才能生产出更加优质的大米,我们的品牌才能有品质保证,才能给市民百姓提供好食材。”
宝丰米业创新经营模式实行收购、销售双侧订单,在市场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稳住了市场变动的压力,破解了稻强米弱的困局,稳住了市场、保住了客户,确保了企业健康、稳步发展。2012年,企业成为省级龙头企业。2015年,宝丰米业生产的“甲冠”牌有机香米还入选了中国好食材产品。今年,宝丰米业将继续做大做强,欲与其他8户水稻加工企业抱团发展,组建集团公司,加强与外地企业合作,带动子公司快速高效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