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霜降。天气真是应了那句谚语,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这天我们感受着初冬瑟瑟的寒风,走进庆安县民乐镇,访问当地调整种植结构,农民增收的效果。
民乐镇位于庆安县西南域,是当地5个卫星乡镇之一。为富民增收、缩小南北水旱田收入差距,宋兆丽、朱春风等镇党政班子主要成员,积极探索种植结构如何向“种得好”更能“销得好”调整。
副镇长王国良告诉我们,他们今年坚持以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村级党组织牵头为引领,全镇规模经营面积已达到60%以上,其中民旺村整村推进规模经营,其余四个村都有2个屯以上实现了整屯规模经营。
富民红高粱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个大型特色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在民乐镇规模种植红高粱1万亩,并辐射带动同乐、发展、建民乡和大罗镇红高粱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形成联合社、农户、企业”三方订单式生产模式,打造“种、加、储、销”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
王国良掐指算了一笔账:种红高粱比普通玉米、大豆作物每亩增收200元。他说,规模种植红高粱,不但增加了合作社社员的收入,镇里还引进了祥盛酒业,增加了税收。
民乐村蔬菜种植园区是民乐镇调结构带民富主打的一个样板儿。园区创建人是民乐村农民党员王占权。
王占权告诉我们,通过镇党委牵线与县荣利达食品公司签订单,他采取套种、轮作等方式,利用边际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园区种植蔬菜瓜果260亩、10多个品种。
提到边际效益,王国良告诉我们,他们镇在种植方式上,开展毛豆套种黏玉米,矮棵向日葵套种马铃薯等示范,土地利用率提高了30%,亩效益也大增。全镇3000亩黏玉米,每穗五角六分价格被庆安冷冻厂收走,亩效益在1800元。
走进民乐村李镇东屯,只见那里建了一个木耳种植园区,有30栋大棚。园区吸引伊春美溪木耳种植户李树祥来园区经营,今年种植挂袋木耳30万袋、地摆木耳40万袋。为了突出示范引带效果,民旺村、民乐村也各辟建木耳园区一处,带动周边群众15户种植木耳20万袋,每袋产干木耳2两,现正销往大庆、哈尔滨等地。
王国良总结到,民乐镇以木耳、玉米、高粱、烤烟种植创建科技示范园区,每个村都建科技示范园区1处。园区做好新技术与常规模式对比,发挥了示范作用,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最终目的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