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锋,北林区东兴办事处万发村一位年过半百的普通农民,当选两届人大代表、并荣获优秀人才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绥化市评为“全市农业技术优秀人才”;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农民技术员”和全国“农民技术推广员”职业资格证书、并获得国家二级高级农业技师职称证书;他研究推广的“水稻潜叶综合防治技术”和“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分别被省农委授予“黑龙江省实施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和三等奖。甚至连外国农业专家,也常去他家拜访。
孟宪锋说,在农言农,在商言商。我是农民,这辈子干好科学种田这一件事足矣。
正是抱定这一信念,孟宪锋付出了半生的心血。
1979年,初中毕业的孟宪锋回乡务农,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那时,他已是村里小有名气的“文化人”,但他并不满足于父辈那种“脸朝黑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而总想在这片黑土地上创造点奇迹。他先后自费参加了“中国农民大学法律专业”函授和“东北农业大学作物植保专业”的学习,并拿到了这两项大专文凭。他还自费订阅了《黑龙江农村报》、《农村金融报》等十几种报纸杂志。村民们笑他是“书呆子”,可他深知,知识与精神上的富有,比物质上的富有更重要、更富有。
正所谓厚积薄发,1983年,全国农业改革,孟宪锋有了用武之地。他利用自己的承包田和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开始了植物营养学的专项研究。他把自家的口粮田变成试验田,种得庄稼五花八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村民们常常看到孟宪锋不是猫着腰看什么,就是趴在地上记什么。此时,在村民眼里,孟宪锋从一个“书呆子”变成了一个“田疯子”。因为在长期观察、记录和比对中,孟宪锋从种子发芽、生根、出苗的营养增长,到生殖、拔节、出穗、籽粒灌浆、果实膨大等各种环节都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并找到了教科书上的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实践出真知。在几十年的观察、探索中,孟宪锋摸索出一套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高产、抗病、优质的植物营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2009年和2012年,他的“水稻潜叶综合防治技术”和“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先后被省农委授予“黑龙江省实施农业丰收计划”二等奖和三等奖。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取得成就的孟宪锋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满足现状。他说,让大地丰收,让农民增收,才是他最大的心愿。从1990年开始,孟宪锋就先后自费购置了投影仪、背投荧幕、电脑等设备,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在周边市县、乡镇,免费开始了他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旅。至今,孟宪锋已为各地农民免费举办农科讲座500余次,受益农民3万多人次。对此,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省市媒体都给予过报道。
如今,在当地农民的眼里,孟宪锋已成为他们倍感尊重的“田保姆”、“田大夫”了。多年来,孟宪锋为各地农民解决了无数实际问题,他每天接到来自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等地求助、咨询的电话源源不断,他有问必答,对问题严重的,甚至亲自到现场解决。他说,农民种那点地不容易,就像孩子生病那样心焦,给咱打电话就是信得着咱,咱就得像大夫一样去救死扶伤。去年6月份,庆安县大罗镇光华村吴凤超家的种植的6公顷地玉米突然发生关节肿大爆裂死亡现象,吴凤超和商家在使用除草剂合不合格的问题上发生争执,孟宪锋被请去为患病玉米“诊断”。孟宪锋到现场后发现,病因是种植户在玉米苗前、苗后两次施用除草剂时均加入了过量对24D-J脂,造成玉米激素中毒、第一关节肿大爆裂死亡,当时死亡率已达13%。孟宪锋以最快的速度为种植户配制了药剂救治,3天后见效,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种植户乐了,商家为此还给孟宪锋送来了一面锦旗。
近年来,孟宪锋每年都为庄稼“看病”几十起,共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千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