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正文
同乐镇因户制宜帮贫困户走出困境
http://suihua.dbw.cn   2016-05-27 09:25:53

  东北网绥化5月25日讯 庆安县同乐镇扶贫不搞花拳绣腿,而是因户制宜,出实招谋实策,帮助贫困户真正走出困境,走上富裕路。

  同乐镇地处庆安县的北部贫困山区,全乡的贫困户达到上千户,过去一直靠救济过日子。后来镇党委政府认为这不是根本办法,扶贫的出路在于挖穷根谋新路,帮助穷户实打实凿地脱贫致富。同发村的14个贫困户一直靠种玉米、大豆等传统作物,每年剩不下几个钱,日子越过越紧巴。后来村里出资,建起10栋温棚,作为扶贫项目,组织贫困户种植棚栽菇娘,并由种植能人指导种植。程茂德屯的于明武患有心脏病,他老伴患有腰间盘突出症,还伺候孙子,生活过得十分艰难。现在老两口在大棚里种植菇娘,活儿不累都能干得了,一年能挣到5600元,逐步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同庆村是全省贫困村,有143个贫困户,穷村没有积累,扶贫的出路在哪里?村干部通过考察认为饲养大雁是个很好的出路,但村里没有启动资金。村干部同乡领导一起,请求包扶部门支持,5个包扶部门支持30万元,建起大雁养殖基地,饲养了5000只大雁。然后又办起养殖合作社。王振合屯的齐文江夫妻俩有病,都丧失劳动能力,唯一的儿子还是痴呆人,合作社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活计,确保每年有3000元的收入,穷日子逐步有了好转。

  农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帮助贫困户脱贫不能搞一刀切,上什么项目都要让村民自己说了算,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同富村候家屯的李树丰原是个种地好把式,后来他瞎了一只眼,因到处治眼病而致贫。村里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帮助他采用一年两茬的种植先进技术,头茬覆膜种元葱,起了元葱再种一茬白菜,每年纯挣到8万元钱,迅速脱贫致富。同庆村韩画匠屯的韩君原是个养牛户,后来黄牛连死带丢,他着急上火大病一场,拉了不少饥荒。村里帮助他谋化脱贫项目时,征求他的意见。韩君坚持仍发展养牛,只是苦于没有资金。根据他自己的意见由乡村干部出面,为他贷款5万元,很快牛群发展到60头,成为村里的致富冒尖户。

  有些贫困户由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变得胆小志短。同乐镇干部特别注重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同乐村施家屯村民付士芬父母多病,家庭负担重,只对付着靠种玉米过日子,一直比较贫困。村里帮助他发展致富项目时,但付士芬对干什么都心里没底。村干部多次到他家里拉家常帮他谋思路,慢慢激发起他的信心。后由村干部出面,帮他廉价租到科技园区的两栋大棚,发展起棚栽香瓜,专门种植早春晚秋反季香瓜,每年纯挣6万元钱,日子很快富裕起来。

 
作者: 段金林 庄义彬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