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正文
让永乐村贫困户“永乐”
http://suihua.dbw.cn   2016-05-24 22:09:19

  5月10日,记者来到明水县永久乡永乐村。

  在村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刘永久和包村第一书记李洪国。

  在办公桌上放着一大摞的卡片,李洪国说这是刚印回来的包扶人员联系卡,正准备贴到贫困户家中,卡片上有包扶人的照片、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方便贫困户与包扶人联系。

  “我和老刘正在研究让村里的两户贫困户到哈药集团明水分公司去种菜的事。”一见面,李洪国就和记者谈起了包扶脱贫的事。“这事已经和企业联系好了,企业有5亩地的大棚,要找两名会种菜的农民,包吃包住,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干好了到年底,这两户脱贫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已经找好了,村里的两户贫困户唐延曾和刘永权,这两人会种菜,还肯干,给人家种菜不能糊弄人家不是。”刘永久笑着说。

  谈起永乐村脱贫的事,刘永久竖起大拇指:“这还要感谢县里为我们村派来了李洪国兼职第一书记。李书记有头脑,真干事,为我们村脱贫想了不少实招。”

  从去年末到现在,李洪国到永乐兼职以来,已经帮永乐研究了好几个脱贫项目。刘永久指着村委会前一片已经圈起来的空地说,那是新建的50亩小笨鸡养殖基地,能养2.6万只小笨鸡,6户贫困户参与养殖,已和企业签订合同,50元一只保底回收,每户纯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元。李洪国还联系了100亩甜瓜和200亩马铃薯试种项目,也都是保底回收,亩效益要比大田玉米高很多,今年是试种,效益好,明年将大面积推广。

  永乐村有耕地22124亩,总人口3647人,贫困户412户,贫困人口1053人。

  去年末,按照县里要求,县工信局与永乐村结成帮扶对子,并选派一名副局长兼任永乐村“第一书记”,这样,李洪国就来到了永乐村。

  精准扶贫脱贫,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施策。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实际,出主意、想法子,为他们量身订制脱贫办法。缺资金的,帮助协调贷款;缺技术的,提供免费培训机会;想发展产业的,争取政策,助其壮大或者发展特色产业;因家庭困难辍学的,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有能力发展电商的,全力助其打造电商平台;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最后采取社会兜底政策,从而顺利实现脱贫。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李洪国说,“咱村的贫困户高平顺就是因病致贫的,家里3口人,今年村里把他家的15亩土地加入了合作社,每亩能剩500元,村里又免费给了100只鸡雏让他加入了小笨鸡养殖协会,还能收入2000多元,在自家园子里种点菜,送到企业销售还能赚到2000多元,在村里搞花卉种植打点零工,一年下来也能挣5000多元。他家到年底脱贫是不成问题。”李洪国为高平顺今年的收入算了一笔账。

  打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劳务输出基地、直供直采基地、后勤保障基地,这是李洪国依托部门优势为永乐村提出的又一脱贫规划。哈药、长青公司、富康化工、永凯化工等企业将优先招聘永乐村特困户进入企业务工。还组织这些企业开展了“爱心企业采购行”活动,对永乐村的生猪、蛋禽、蔬菜、花卉等产品,实行订单式种植、养殖,采取“集团订购、私人定制”等模式,在保障企业供应的同时,增加困难群众的收入。村里还利用“广播站”适时播放哈药、长青、永凯、富康等企业用工信息,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协同乡里聘请县农技、畜牧等专家和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对贫困户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今年开春,针对部分贫困户无钱种地的情况,李洪国筹资2万元,成立了爱心助耕基金,帮助10户贫困户先期垫付种子、化肥等农资款。同时,他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到永乐村认领土地,实行“订单式种植”,目前已有21人加入这一活动,认领土地10亩,仅此可帮助贫困户户均增收2万元。在今后永乐村的发展上,李洪国还有更高的设想,那就是招商引资上项目,已与五常市施府农庄进行了合作洽谈,打算在永乐村建一个杂粮加工厂,有了立村企业,农民就有了致富的希望。

 
作者: 孙志国 孙红卫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玉志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