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人员正在对米饭样品进行品评打分。
东北网绥化5月16日讯 5月13日,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化学与品质组组长孙辉一行3人来到我市,就大米加工精度与食味品质相关性进行验证试验。
长期以来,我国的消费者形成了一个消费误区,就是精度越高的大米质量就越好,而加工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种错误认识,也在被动地加工超精细的大米制品,从而导致资源、能源的浪费和营养损失。为了响应国家节粮减损的号召,扭转稻谷过度加工的局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在总结研究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大米国家标准》的修订草案,并于2016年初组织召开了研讨会。根据专家意见,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对大米加工精度与大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做进一步的验证,以夯实《大米国家标准》修订的数据支撑和依据。不完全以加工精度确定等级,这将从政策层面引导企业适度加工,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和粮食的营养损失。
为了配合此次在我市的试验与数据采集,在市粮食局的组织配合下,来自市粮食局、市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中心的专业人员、米业代表、饭店业代表、中学生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市民共25人参加了验证试验会,进行了品鉴评价。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博士段晓亮介绍了举办验证试验会的背景、目的及验证的方法。对验证方法,段晓亮博士还对参加品鉴的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要求品鉴人员做到去除主观、坚持客观、独立自主,针对气味、外观、味道、黏度、硬度等进行评价。
品鉴人员仔细品尝后对4个稻谷品种分别蒸煮成的4个等级的米饭进行了打分。通过试验,品鉴人员发现并不是加工精度越高的大米口味越佳,比较而言,加工适度的大米吃起来口感更好。对此,研究人员表示,与过度加工的大米相比,适度加工的大米更有营养,食味更优。
市委常委、副市长李福君参加验证试验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