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县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农民闲不闲,关键看党员;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如今,这句话已成为青冈农民最流行的口头禅。
“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在青冈各级党组织中已形成共识。去年,靖城街道办事处成为全市唯一一家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荣誉称号单位;全市18个农村“双富工程”典型,青冈县就占了7个;今年,在全省评出的农村“百名好支书”中,青冈县的刘国、卢洪国二人获得殊荣。
抓问题解难题 提升涣散村的“精气神”
“县委书记是抓党建的第一责任人。”杨勇任青冈县委书记后,认真履行这一职责,先后5次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12次深入基层党建联系点调研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对去年年初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承诺的12项事项全部落实。其中县委一次性落实党建工作经费336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3个,村党组织书记工资待遇人均提高600元,有效解决了基层党建“无钱办事”、“无处议事”、“无人管事”难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青冈县重点整顿的任务,去年至今,青冈县对2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了综合整治。
班子不力是软弱涣散村组织松散的根源。青冈县共调整不胜任现职党组织班子成员5人,村党组织书记1人。同时为每个整顿对象确定了1个县处级领导包保、1个实力部门包扶,选派1名县直部门“一把手”担任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
管理混乱是软弱涣散村矛盾突出的症结。目前,全县共清理回收农村资产资源合计141.79万元,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好评。
基础薄弱,是软弱涣散村发展缓慢的根本。青冈县积极落实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升级工作,新建、改扩建永丰镇中甫村、兴华镇通泉村等活动场所5处,使基层党组织办公环境得到明显优化。目前,全县25个软弱涣散村有20个被纳入省重点扶贫村行列,得到了2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政策支持。
抓监督促“双富” 带领村民增收
“县里放权给乡镇,实施强乡扩权改革;村里让权给村民,让村民当家做主、监督管理”,是青冈县基层党建一个创新之举。通过强乡扩权改革试点,青冈县归纳梳理出县直部门拟下放权力12项,乡镇拟争取扩权11项;通过整合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职能,在全县165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推选出主任165名、委员660名,广泛开展对村级惠农政策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农村“三资”管理、村干部廉洁履职等方面的监督。截至目前,累计反馈各类问题200多个,已全部得到解决。
在强化村民监督的基础上,青冈县按照市委实施“双富”工程的具体要求,明确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和责任主体。截至目前,这个县共培育入股合作型、整合利用政策资金型、领办创办合作组织、经营性实体型等“双富”典型村17个。青冈镇新民村党总支对上争取项目资金2000万元,组建了利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新建大棚100栋、温室7栋。仅此一项,入股农民年人均可增收3000元。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年可获收益30万元。
变管理为服务 延伸服务体系
“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青冈县各级党组织变管理为服务,不断强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青冈县各级党组织以为民、便民、利民为目的,在全县范围内打造了县、乡、村、屯“四位一体”便民服务体系。目前,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建成县人民办事中心1处,乡镇(街道)办事大厅19个、村(社区)办事服务站175个,还打造民政保安、柞岗繁荣等高标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9个,实现了便民服务全覆盖、无死角。
围绕产业布局调整和党员流向的新变化,青冈县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在街道,将党组织向居民小区、楼道延伸,组建了小区党支部33个,楼栋(巷道)党小组53个,确立党员中心户73户;在农村,将党组织向合作组织、新上项目覆盖,相继成立各类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157个,有效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