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5月12日讯 5月6日清晨,北林区新华乡新华村比以往热闹了许多。村里班子成员和部分村民都集中在村口,大家围拢在村里的新成员——北林区农业局和水产局组成的驻村工作组组长朱英章的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咨询着什么。原来,自3月初工作组驻村以来,工作组就成为村里的“忙人”,村民不仅是咨询脱贫的事,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也都愿意和工作组的人唠唠。
47岁的村民何凤香瘦弱、内向,听着村民七嘴八舌地说脱贫的事,她一句话也插不上,急得直搓手。工作组成员韩志勇看到此情景,连忙拿出他的民情日记给何凤香看,“你家的情况我都记得明明白白,放心吧,符合要求的贫困户一个也落不下。”
何凤香有一对患有先天性脑瘫的龙凤胎儿女,这两个孩子让她早早地愁白了头。不过现在何凤香的孩子有人管了,工作组已经和北林区民政局协调,将孩子的低保提档,并努力为何凤香寻找在家就能完成的工作,让她一边赚钱,一边照顾孩子。
79岁的魏国旗在村里因穷而成了“名人”,在这位“名人”的眼中朱英章也是名人。
走进魏国旗低矮灰暗的屋内,原本在炕上躺着的魏国旗坐了起来,眯着眼睛看了看朱英章,说了一句,“你又来了。”朱英章笑哈哈地说:“在你没脱贫之前,我得经常来。”
这已经是朱英章第四次来到魏国旗家了,家里的大人孩子都和他很熟悉了。最初来的时候,魏国旗家没人理他,也从不会主动说什么。朱英章明白,大家心里还觉得工作组干不成事,所以想开展工作,就必须要取得村民的信任。从此,驻村工作组成员的脚印踏满了全村744户人家,每家至少走访4遍,面对面征求意见,填写调查情况统计表,并将这些意见分出主次,一件一件落实。
新华村党支部书记宋英喜笑着说,工作组这些人来时,都穿得干净利索。现在,他们都和我一样成了“泥腿子”。
“昨晚工作组又和我们深聊到9点。”宋英喜说,从驻村第一天开始,工作组成员就与村里的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了解村情民意,准确把脉致贫原因,确保底数清楚、发力精准。
要精准脱贫,必须有好的思路和举措。
“村容村貌亟待改善,老百姓因病致贫居多,这些都是事实。但我们不能被这些困难吓倒,工作组会和村干部们一起努力,改变现状,让村民们尽快脱贫。”朱英章表示,工作组已将贫困户分门别类,初步打算对年富力强者的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通过自己努力脱贫;对残疾、智障等无劳动力者,通过民政部门办理低保,联系新农合等相关部门争取相关政策,保障他们正常生活。全村要大力发展蔬菜特色种植,让更多企业参与到扶贫工作中,给村民提供更多的脱贫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