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正文
“五星”示范村的头雁
http://suihua.dbw.cn   2016-05-03 07:33:25

——记望奎县火箭镇正兰三村党总支书记潘建辉

  走进望奎县火箭镇正兰三村,说起本村的变化,村民们会异口同声地叫响一个名字——潘建辉。

  2008年,潘建辉接过正兰三村党总支书记“接力棒”时,正兰三村还是一个贫困村。8年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和乡亲们一心创业奔富路,发展至今,该村已拥有集体积累455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达1.21万元的省级五星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潘建辉先后被评为望奎县实绩突出村党总支书记、优秀共产党员;所在村曾获省级生态文明村、环境卫生先进集体,市级先进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当“领头雁”就意味着担当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这是潘建辉的座右铭。

  潘建辉上任之初,村班子缺乏活力。为此,他首先着眼于解决班子凝聚力问题。村党总支每年都向镇党委立下“军令状”。同时,规定凡重大事项全部实行“一事一议”,通过建立规范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财小组,严格审核把关村务工作,张榜公布“明细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2013年以来,潘建辉先后6次邀请专家到正兰三村为党员干部进行集中授课,选派5名村干部到山东潍坊、北京韩村河村、甘南兴十四村等地学习考察。每年初都让有能力的党员认领一个服务岗位、帮带一户困难户、做出一项承诺。去年至今,全村就有72名党员认领了政策宣传、文化娱乐、公共设施管护等岗位,累计公开承诺事项123项,帮扶贫困户74户,为群众解决难题420多件次。

  村强民富才是“硬道理”

  “我家的20多亩土地交给旱作农业示范区集中经营,我和妻子就可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我去县城工地干木工活,妻子到苗木种植合作社打工,我们每年收入6万元。”正兰三村农民王志明高兴地说。

  如何把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的生活水平搞上去,把全村小康水平推向新的台阶,一直是压在潘建辉心中的一块重石。他采取支部牵头、党员当排头等办法,举全村之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旱作农业示范、水泥制件、龙薯基地等企业5个,引进资金2.6亿元,村集体以税收分成、收取土地租金的方式,年收入达50万元。

  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是潘建辉对自己和全体班子的要求。他依托旱作农业示范区,大胆探索实施了“一区带五社,五会兴五业”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引导党员干部领办创办瓜菜种植、苗木种植、水稻种植、马铃薯种植、玉米高产示范5个合作社;组建了企业协会、乡村旅游协会、交通运输协会、肉鸡养殖协会和手工编织协会等,入社(会)社员840户,占总户数的67%,规模经营土地1.2万亩,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3000多亩,年助农增收3000多万元。

  劳务输出是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渠道,潘建辉先后培养引导8名党员成为“劳务先锋”,在哈尔滨、大庆、山东等地建外埠劳务输出基地4个,年输出劳动力800人次。党员刘学民常年在外承包土建工程,每年带动外出务工村民50多人,人均增收4万多元。

  建美丽乡村民生为重

  宽阔笔直的白色路面,独具风格的太阳能路灯,高雅气派的休闲广场,造型别致的富民新区……这是记者走进省级五星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兰三村所见到的一幅文明和谐的乡村风景画。

  为了给村民营造宜居环境,潘建辉多次到省市县有关部门争取资金、跑项目,积极联系家乡能人回村创业。从2008年开始,正兰三村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开发、对上争取、村级自筹等方式,累计投资2.6亿元,建设了3处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5万平方米的商服楼、3000平方米的“五保家园”、1.4万平方米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万平方米的“东湖公园”和63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200户老宅进行改造,全村累计修白色路面18公里,安装路灯360盏,修地下排水管线4条7.6公里,硬质边沟1.2万米,铺彩色人行道1.4万延长米,栽植绿化苗木3.8万棵,各种花卉7.5万棵,榆树墙子5800延长米,植护屯林21亩,自来水入户率和数字电视安装率均达100%。

  一幅幅清新亮丽的画卷被描绘出来,使该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每当群众谈起这几年正兰三村的变化,无不感慨:“多亏有了潘建辉的引带,使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住进了楼房,过起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作者: 王凯 陈驹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