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为“医”消得人憔悴
http://suihua.dbw.cn   2016-04-29 16:06:34

——记明水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董海燕

  提起护士,人们都会想到“白衣天使”,今天,笔者就向大家介绍一位“白衣天使”。在明水人民医院,提起手术室护士董海燕,熟悉的人们都会伸出大拇指。因为,这些年来全县“护士节”技能大赛她总是年年折桂。

  16年前,卫生学校毕业后,品学兼优的她来到明水县人民医院外科病房做了一名普通护士。工作之初,她就暗下决心,一定以南丁格尔精神为指针,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护理中来,用爱心、恒心、热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名优秀的护士。

  董海燕深知现代护理事业不断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上,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培养理论强、技术硬的基本技能,每天只要有时间她都孜孜不倦地在看书、上网查资料,做笔记,让自己学到更多的护理知识。她购买了一些医疗及护理书籍进行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掌握护理发展的新动向,不管工作再繁忙,总会挤出时间,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护理体会,还经常参加科室内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手术配合的水平。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正是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有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董海燕以敬业精神、娴熟的业务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护理行业的姣姣者,不长时间她就被选拔到手术室参与手术工作。这下,她更加努力学习了,因为她知道,只有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手术室是医院任务最繁重的科室,工作中加班加点是常事,急诊手术多时,有时会通宵达旦。很多时候,当别人进入梦乡,她和同事还在无影灯下忙碌着;很多时候,深夜的电话铃声把她从梦中惊醒,她会把温暖、舒适抛在身后,顶着寒风奔向工作岗位。当面对那一张张被病痛折磨得近乎扭曲的面孔和那双祈盼的眼神时,同情之心、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当把成功脱险后的病人推出手术室时,焦急等候的亲人舒展了紧琐的眉头,家属和患者一句由衷的谢谢,都会使她有种自豪感、满足感,一点辛苦,一些劳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去年一个安静平常的夜班,突然,从急诊时送过来一名胸腹联合开放性损伤的年轻男性患者,身上的衣服全被血浸透,病人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冰冷。就在患者心脏突然骤停时,董海燕急忙为患者做心脏复苏,并且果断地进行人工呼吸。经过奋力抢救,患者活过来了,家人泪流满面,感恩不尽。

  做一名护士不容易,做一名手术室护士更不容易。需要有非常强大的内心,临危不惧,同时也要有一颗柔软的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每当遇到小朋友做手术的时候,如果是她担任巡回护士,她都会站在小朋友的身边,用双手轻轻抚摸她们的脸蛋儿或额头,以姐姐或者是妈妈的口吻给孩子一些解释和安慰。她会跟孩子说,她也是做妈妈的,不要怕,她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有同事和她开玩笑说她是“董铁人”,她笑而不答。她还是无偿献血者,有的患者急需用血时,她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胳膊,挽救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岁月憔悴了红颜,也见证了她的成长。在这10多年里,全县护士节技能大赛的桂冠几乎被她全部包揽了。今年的护士节技能比赛中,她又获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全县十佳护理技能标兵称号,这些荣誉既是对她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她更大的鞭策。

 
作者: 高伟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