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精彩点击 正文
兰西棚改进行时
http://suihua.dbw.cn   2016-04-21 17:04:06

  “今年全县棚户区改造3011户,分4个片区、190多名干部参与棚改工作,规模、工程量是兰西有史以来最大一次。”兰西县棚改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至今,兰西县棚改总动员和调查摸底阶段已结束,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动员,棚改区99%的居民同意和支持棚改。万事俱备,只待开工。

  百姓的事情大于天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屁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更多的棚户区居民更早住上统一供暖、通上下水、清洁明亮的楼房,是兰西县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一大心愿。

  年初,兰西县就制定了棚改规划,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银行3年共贷款15亿元,由政府埋单,让百姓受益;同时,采取异地安置的办法,按动迁居民的意愿让其选择城内闲置楼房,签好动迁合同、取款后,便可直接搬进新房;另外,县政府还将动迁后的棚户区绝大部分辟建为广场、绿地,为居民再添福祉。正在北京学习培训的县委书记王立波,人在京城、心系家乡,休息时间常常打电话过问棚改的事,当棚改遇到大事、难事的时候,她常常利用周六、周日,回来与县领导班子商量解决办法,甚至夜访“钉子户”,直至做通工作,才起身离去,有时,天已破晓;县长韩凤才作为棚改总指挥,除负责全县的政务事情外,其它时间几乎全部倾斜到棚改一线,工作繁忙时,常常晚间听汇报、起早看进程……

  用脚板丈量政府形象

  兰西县棚改指挥部下设4个片区,抽调各单位干部190多人参与棚改工作。对棚改干部,县政府要求极严,不但抽调时层层把关,上任后还进行了严格培训。宣传、动员阶段,棚改干部每人负责二三十户,拿着政策做宣传、苦口婆心作动员,整个阶段每人到每户评价四五次,最多的人家去过10多次,一些人家养的狗后来看到棚改干部进院都不叫了。

  “群众的工作是靠我们用心去做的,政府的形象是靠我们用脚底板去量的”。这是棚改干部们的至深感受。

  与“失联户”取得联系,是棚改干部最头疼、最棘手的事。居民董利民在北京做买卖多年,家人也全部带到北京,在兰西有好几处房子属于棚改动迁之列。棚改干部三四次走访周围邻居打听他的联络方式,均没有找到。最后,打听到他在长江乡一处亲戚家的地址,棚改干部直接拉到这位亲戚家中。然而,这位亲戚也和他多年失联了,最后,通过亲戚找亲戚,才和他取得了联系。董利民被棚改干部的真情实意打动,专门从北京回乡与棚改干部洽谈棚改动迁事宜。棚改是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兰西县委、县政府要求棚改干部一定要把好事做细、做实、做好。一位第二片区的女居民,双腿残疾,几年前靠家里的平房、大院养乌鸡支撑一家的生活,现在不但脱了贫,还过上了富裕生活。“让我们住楼我们感谢政府,但住上楼怎么养乌鸡,断了财路一家人怎么生活?”面对实际问题,棚改干部主动向上级作了汇报,最后上级决定,在动迁的同时,为其联系或新建一处近郊养殖场,并帮助贷款帮助其扩大养殖规模。最后,这位女居民感动地说,政府为百姓想到家了,也服务到家了,我们还能说什么,你们放心,这片动迁我是第一家。

  阳光操作温暖百姓心

  “棚改只有在阳光下操作,公开、公平、公正,老百姓才能信服,才能保证棚改顺利进行”。第二片区副总指挥、兰西县执法局副局长李庆宇向记者谈了他的工作感受。

  在宣传、动员阶段,他们从每30户居民中选出一名德高望重的居民担任棚改小组长,将工作站设在小组长家。同时还将棚改政策宣传给群众,将动迁居民房子、小棚子、院子甚至鸡圈、狗窝的补贴公布上墙,让居民一目了然、相互监督。

  在房屋等丈量时,采取卫星定位、居民自己丈量和棚改干部带领小组长、居民代表丈量“三位一体”的办法,并根据居民所持“四证”,确定国家补偿,既不让国家财产流失,也不让居民吃亏。

  阳光操作,让居民心服口服,对棚改工作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了。目前,兰西县3011户参与棚改居民,有99%同意和支持棚改。

 
作者: 牛铁男 董云峰 陈驹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