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肇东围绕五条主线转方式调结构
http://suihua.dbw.cn   2016-04-21 17:04:12

  东北网绥化4月21日讯 肇东市紧扣结构调整、销得好、科技示范园区、提质增效、深化农村改革五条主线,引导农民向玉米中早熟品种、有机杂粮杂豆、高效经济作物、特色种植等方面调整,使转方式怎么转,调结构调什么等问题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在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23.5万亩的基础上,发展鲜食玉米种植0.7万亩,新增旱改水1.7万亩,新增马铃薯面积3.3万亩,从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通过实施错季生产、错季销售、北菜南运,突出沿路沿线和专业村屯,发展油豆角、旱黄瓜、毛柿子等露地传统优质菜,使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9.2万亩,新增3.4万亩。以宣化、德昌为重点,中草药种植0.5万亩;以洪河、跃进为重点,黄菇娘套种大蒜0.8万亩;以肇东镇、海城、向阳为重点,瓜类发展到1.4万亩;以黎明、五里明、里木店为重点,集中建设有机小米、有机杂粮生产基地,种植面积4.6万亩,新增1万亩。依托伊利长青万头奶牛场、大庄园标准化万头肉牛养殖场等规模化养殖场区,集中建设饲料种植基地,青贮玉米、苜蓿草种植面积新增12.3万亩。

  依托产业链、外埠市场、电商、哈大“菜篮子”定销量。在上海、无锡、温州等地与考拉先生、众美联酒店、上海大润发等超市和采购平台,落实有机小米、有机杂粮等订单500吨,鲜黏玉米饼50万袋。福成食品、北大荒韩美食品落实白菜面积3万亩;佳明佳食品落实绿豆、杂豆面积1万亩;王老宝食品公司、大庄园落实鲜食玉米1.2万亩;伊利集团落实青贮2万亩。发挥14家有电销平台的农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网络销售农产品1500吨。加大与哈尔滨恒润、哈达两大农贸批发市场合作力度,扩大与大专院校食堂、大中型超市对接,实施订制式、配送式、认领式营销手段,将蔬菜、食用菌、瓜果、有机杂粮杂豆等绿色农产品,外销量提高到60%。

  由注重生产向产加销一体、三产融合转变,由传统低端生产向中高端多元供给转变。围绕301国道、松花江堤顶路、绥肇路、肇四路,落实绥化市级园区25个,肇东本级园区75个,涵盖有机稻、有机小米、特色杂粮、优质蔬菜、中草药等十大类,形成全线引领、点线结合、综合示范带动格局。推进黎明镇长富村俊龙谷物合作社绿色食品种植、海城乡双丽谷物合作社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向阳乡王老宝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鲜食玉米种养加销,昌五镇金安村农民种植合作社蔬菜产加销,尚家镇福山村农民种植合作社多种经营等“五位一体”复合发展模式。提升葛立江有机小米、韩晓燕蔬菜休闲观光采摘园、冰榕科技杏鲍菇工厂化等三产融合典型,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实施三产融合,拉长产业链,推进由“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70万亩。

  引导农民从转变传统种植习惯调品种,大量引入中早熟品种,目前已下摆中早熟品种1270万斤,占需求总量的97.7%;从转变传统用肥习惯调品质,采取用肥补贴办法,鼓励扶持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选用有机肥,提升农产品品质,目前已下摆有机肥2000吨;从转变传统“赶趟不着忙习惯”抢农时,8900眼机电井,17017台套农机具,4处提水泵站,已全部检修调试完毕,4处催芽浸种车间全部启动生产。确保春种种在“腰窝上”,种在丰产期。

  推动有自主经营品牌、有配套农机具、有产业延伸的家庭农场,总量发展400个;实施“保底分红”机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0个,实施不设保底金,真正“带地入社”的发展100个。推广“投保入股合作”模式,与经营主体对接,向规模经营倾斜,力争完成参保面积120万亩。

 
作者: 霍永祥 付小良 车彦旭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