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做好“加减法”
http://suihua.dbw.cn   2015-11-10 17:12:05

  ——望奎县通江镇正兰头村开展“双富”工程纪实

  望奎县通江镇正兰头村在“双富”工程建设中,做好加减法,创新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模式,不但让村增积累、农民增收,还使该村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和全市前列,成为标杆村。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1.2万元,村集体积累达800多万元。近年来,正兰头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省级四星文明村、全省美丽乡村试点村和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

  倒租转包 做好“加法”

  2007年,望奎县新农村建设拉开帷幕。但所有的项目都需要“真金白银”,而当时正兰头村村集体负债100万元,这个“瓶颈”怎么打破,成了刚接过村党总支书记的冯福坤最棘手的问题。有人建议他把村里的“五荒”低价、长期发包出去,就能干很多架桥修路的事。冯福坤没有那么做,而是发动村干部集资入股帮助村里还清债务,并通过村集体倒包,保住了仅有的2000多亩“五荒”地资源。事实证明,正兰头村党总支的做法是有远见的。如今,村里通过倒租转包,每亩由2007年的几十元升值到700元左右,每年就可为集体创造100多万元的价值。每个承包周期为3年,随行就市。留住了“五荒”地,种下了“绿色银行”。多年来,正兰头村靠攒集体积累了5万棵成材杨树,每棵树市场价可卖100元,这一“绿色银行”每年可升值10多万元。去年,外地的一家绿化公司看好了村里的700棵云杉风景树,给出每棵2000元的高价购买,村里不为所动,留住了资源,保护了生态,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精简持家 做准“减法”

  “把大家当成小家过,精简持家”,这是正兰头村“两委”班子的一致共识。几年来,村里干的每一项公益事业,村干部既是监督员又是战斗员,建办公室、修广场、安自来水,村干部一起上,从早到晚坚守建设第一线。修路时工程队负责人去冯福坤家送去10万元,让他高抬贵手,但被他拒绝了。后来,正兰头村的筑路工程代表县里接受省、市验收。村干部精简持家做出榜样,村民们自然争相效仿。该村在环境整治上,群众自觉完成房前屋后的卫生清理工作,做到垃圾不乱扔、污水不乱倒、东西不乱放,畜禽不乱跑,从不让村里出一分钱,全村仅环境整治一项费用每年就可节省近20万元。

  多方增收 实现“双富”

  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正兰头村“两委”班子按照这样的理念开展“双富”工程建设,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

  该村党总支充分发挥集体的示范引带作用,带头创建了通江镇正兰头村玉米大垄栽培模式示范区。示范区以村集体为主导,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依托村党总支书记冯福坤领办的福坤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组织,采取农户自愿入社、村集体和合作社全程提供成本化、社会化服务的形式,组织全村160户农民规模经营6500亩耕地,采取统一整地、统一购置生产资料等“六统一分”方式,进行集约化管理亩增收400元以上。

  该村党总支紧紧抓住双汇北大荒肉业落户望奎的有利契机,带领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目前,发展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户、500头以上大户4户,年出栏生猪3万头,年增加农民收入800多万元。

  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的趋势,该村党总支积极组织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成立了外埠劳动力转移党支部,在大连、天津、延吉、大庆、山东等地建立了劳动输出基地10个,年输出劳动力1570人,创收3000多万元。近几年,正兰头村采取对上争取、部门帮扶和集体自筹等方式,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50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文化广场;硬化村级道路22.8公里,在全镇第一个实现村级硬化路面“屯屯通”;修建硬质边沟1万延长米;安装路灯120盏;积极协调水务部门加快推进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使全村8个自然屯1010户全部安装了自来水;改造泥草房、危房180户,农户住房砖瓦化率达到90%以上。

 
作者: 侯良 陈驹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徐秋丽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