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陈英健 谱写一曲曲助残之歌
http://suihua.dbw.cn   2015-10-28 17:07:44

  “我付出,我快乐,为了残障的孩子们有个美好的明天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海伦市残联理事长陈英健说。

  陈英健自2012年2月调入海伦市残联任理事长以来,立足岗位,勇于创新,勤奋助残,探索出了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多形式的创业、就业、服务新方式。

  他以爱为源泉,以担当为己任,心系残疾兄弟姐妹,谱写了一曲曲“厚德、博爱、勤政”的助残之歌。

  创建扶残基地

  针对大多数残疾人难以承担重体力工种实际,陈英健另辟蹊径,瞄准国家重视、扶持文化产业时机,发挥海伦剪纸、刺绣等丰厚的文化底蕴优势,投资70余万元创建了海伦市残联扶残基地。

  设立了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室、创业示范基地、七彩梦工艺美术品展销处、残疾人之家四个功能区等。先后开设了剪纸、刺绣、葫芦种植、雕刻、月嫂家政、盲人按摩等9类实用技能,基地零租金提供房屋、场地,同时配以必要的教学备品用具,让残疾学员们在基地免费学习和生活。

  通过聘请剪纸、刺绣等指导教师进行基地培训,残疾朋友集中制作,展销处及延伸平台推出营销工艺作品,实现培训、制作、销售一体化。同时,推出“公司+残疾户”模式,使残疾人可在家完成生产制作,并享受公益销售平台的统一服务。并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为龙头,以手工艺制作为切入点文化助残的特色之路。现已完成各类培训42班次,培训学员1600余人。

  搭建就业平台

  几年来,陈英健坚持面向社会,通过社会助残,推动事业发展。与志愿者同行,依托志愿者团队,整合爱心力量,为社会助残事业注入了强大力量。加强城乡联动,让残疾人打破城乡界限,寻找适合的谋生之道。陈英健发起8位残疾人在乐业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种植葫芦,生产的葫芦可直接销售给基地雕刻用,也可由残疾人种植户学习雕刻、升值销售。通过发展葫芦工艺加工产业,为部分农村残疾人找到了立身之地和用武之地,也实现文化产业与农村农业、销售市场的有效衔接。目前已与哈市庄氏工艺品公司、海伦市福禄轩葫芦艺术工作室签订了葫芦回收合同,让19位残疾人有了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

  积极争取企业支持,通过自身的爱心行动,感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资助,动员社会力量爱残助残。海伦市锦江世纪地产、海事达公司等20余家商业企都踊跃参加到助残活动之中,通过捐赠资金、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米面粮油,零租金提供商服用房,减免供热费等助残方式,已累计为残疾朋友捐款捐物近50万元,使残疾人切实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亲人般的温暖。

  组建艺术团体

  为发挥部分助残人文艺特长,成立了七彩梦残疾人艺术团,在残疾人之家设置了演艺排练室,供残疾人艺术团及文艺爱好者演练、娱乐。通过有声有色的文艺活动,丰富了特殊群体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感。每逢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残疾人艺术团都赶赴市中心敬老院、福利院等单位义演,扩大了艺术团的影响力。

  延伸助残网络

  海伦残联在陈英健的带领下,每一个行政村选拔一名优秀的轻度残疾人作为村级残疾人专职委员,建立完善了海伦残联的工作体系,使残联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行政村,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陈英健提出的正在探索、开发专门用于残疾人的手机APP服务终端、线上线下020创业增收平台已成为我省残联的工作试点、省残联的“一把手”工程。据介绍,此模式可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将使更多的残疾人受益。

 
作者: 马明超 苗得雨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