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精彩点击 正文
大罗镇屯屯都有“和事佬”
http://suihua.dbw.cn   2015-10-14 16:28:13

  东北网绥化10月14日讯 在仲秋季节,庆安县大罗镇东明村梁国柱屯的蔡某开着四轮车进城卖土豆,隔着院子喊邻居,“老张,你不是有两袋子土豆也要卖吗,正好我进城给你捎脚。”50岁的老张乐颠颠扛出麻袋,老蔡离老远,就跑上前去,搭一把手,帮他把土豆袋子搁上车,那亲密劲就甭提了。谁能想到,他们一个月前,还打得不可开交。蔡张两家是邻居,却一向不和。张家明知他家斜对角是蔡家厨房,却故意在那里搭了猪圈,这自然导致矛盾徒然升级,还闹着要到法庭打官司。屯里75岁的“和事佬”沈宪章听说情况后,立马赶到,经过苦口婆心地说和,两家化干戈为玉帛,懂得了“远亲不如近邻”,才有了今天的关系。像沈宪章这样的“和事佬”在大罗镇有108名,每个屯都有两三位,“和事佬”虽然连芝麻官都不是,可屯里的许多纠纷在他们的说和下,及时在家门口解决了,再打着闹着上法院的事几乎看不到。

  大罗镇有6个行政村,52个自然屯。在新的形势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利益分配格局都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各种矛盾纠纷不断凸显出来,特别是土地承包、地界争议、事故赔偿、宅基地使用等利益诉求,像夏日的野草疯长。有些事虽起因小,但来得急,又多是憋口气闹起来的,尽管是蝇头小利,鸡毛蒜皮,只因抹不开脸、下不了台,才弄得风生水起。面对这种情况,镇政府及时总结了东风村于德权屯创办“和事佬”化解纠纷的做法。原镇司法所长陈景方退休后回到屯里主动担当起纠纷“和事佬”,群众之间有矛盾,他及时赶去说和,使许多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后来老陈又扩展“和事佬”队伍,形成了覆盖全村的调解网络,一年时间成功化解24起纠纷,没有一件纠纷闹到法庭。镇政府领导认为,“和事佬”同村民朝夕相处,对发生在群众中的纠纷了如指掌,能说和到心坎上,百姓听了心服口服,能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谁还去操神费力打官司。

  镇政府及时通过现场会、观摩会、交流会等形式,迅速推广了于德权屯的经验。在全镇很快选择了德高望重、有热心肠、又熟悉法律的108名老人,组建起一支和事佬队伍。对“和事佬”他们讲究合理布局,每个屯都有,大的屯还建有“和事佬”小组,小的屯也有两个人。这种以调解形式化解纠纷于无形,对稳定农村是一种创新,也深受百姓欢迎。由于他们对本地情况熟悉,对纠纷调解及时,百姓很愿意找他们调解。

  “和事佬”站在村民角度,以调解员的角色进行协调,不偏亲向友,说话公道,自然受当事人的信赖,对调解也乐意接受。东明村张豆腐坊张老汉和堂侄小张住邻居。小张在旧房改建时新房走向变了,他按照新房走向夹障子,把张老汉的院子挤占了一米,双方引起争执。“和事佬”蒋洪生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从房基地的政策规定,讲到邻里相处的重要,进行摆理说事,说得合情合理,很快使双方怒气全消,小张主动缩回了伸出的障子。

  大罗镇在村屯设立“和事佬”,坚持不游离于全镇的调解机制,他们在镇司法所设“调解站”、自然村设“调解点”、屯设“调解员”,把“和事佬”纳入三级调和机制,不断完善“和事佬”进屯制度。镇法厅为调动“和事佬”的积极性,还把部分“和事佬”聘请为人民陪审员、执行信息员,保障参与纠纷处理的便利。东杨村小烧锅屯的老丁和小刘是舅甥,两人合资在镇里购房办修理部,可在办理房照时,外甥小刘私自落到自己头上,引起老丁的不满。后来小刘又把房子私自卖了,自然更引起老丁的强烈不满,屯调解员梁福林想出面调解,可小刘躲着不见。镇法庭及时下达传票,建议小刘接受调解。在法庭的干预下,舅甥接受调解,老梁言简意深地对小刘说,“对亲人都办无信义的事,还咋在村里做人,听我一句劝,好好向舅父赔礼道歉。”在梁福林的调解下,小刘拿出5万元给舅舅,一场危机及时化解。

  在农村因医疗、雇工、交通事故引发的纠纷,由于专业性强,调解起来难度大,如“和事佬”仅“和稀泥”,不仅不利于矛盾化解,还有可能激化矛盾。为此,大罗镇非常注重对“和事佬”队伍加强培训,经常组织他们观摩调解纠纷,请法官以案说法,还采取分片形式系统讲解法律专业知识,打造专业的“和事佬”调解队伍。东阳村王明屯村高某的父亲给一家饲养场打工时,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饲养场认为是死者自身原因所致不愿赔偿,高家人便天天到饲养场哭闹烧纸,双方对立闹得很僵。屯“和事佬”万守山赶到现场一面安抚死者家属情绪,并帮他计算依法应得的赔偿;一方面以案说法,劝导饲养场主动承担法律责任。在万守山调解下双方达成协议,高家欣慰地说,“父亲这回能合上眼了,我们也免去了上访之苦。”

 
作者: 庄义彬 段金林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