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富硒有机黏玉米种植—青贮玉米秸秆养牛—牛粪处理成有机肥——有机肥投入到田间。
每一个生产链条都紧密相连,每一个生产流程都相关。
海伦市原野食品公司通过探索实施“玉米—肉牛”农牧结合互利模式,既实现了养牛场排泄物就地消纳或达标排放,又利用有机肥种植的玉米秸秆作为肉牛饲料,还减少了种植成本。
每年8月末是黏玉米成熟上市的季节,原野食品公司也到了加工生产旺季。
9月22日,记者来到了原野食品公司,现场感受生产景象。
据介绍,公司加工速冻黏玉米70—80万棒,用工量达400人左右,都是附近乡镇村屯的贫困户,这些主要劳动力日平均工资都在100元左右,高的可达200元。
今年,公司还在发改部门的扶持下,建设了海伦市千亿斤粮富硒有机玉米可追溯系统,在公司的监控中心,田间的采摘情况,车间的生产情况一目了然。
公司董事长曹中军说,他们利用物联网+云平台技术,组建了“农场云”系统,可以对有机玉米的播种、收获、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溯源。明年,还将对系统进行完善,系统正式运营后,将自动生成二维码,与云平台信息自动对应,形成一品一码一追溯信息,可以精确到产品原料采收的时间、地块,向消费者提供客观真实数据。
今年,公司共发展黏玉米种植基地1.2万亩,生产过程全部按照绿色、有机食品标准进行,施有机肥、生物防虫、人工除草。自建基地与农民从2013年开始一次性签订了15年的土地流转合同,这些农民又到公司打工,实现了多元增收,农户人均纯收入要比普通农户多2倍以上。
为了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2013年12月,公司组建了原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玉米秸秆青贮,作为饲料养殖牛,现已出栏两批肉牛200头,现存栏肉牛400头。
今年,在环保部门的扶持下,建设了占地7000平方米的有机肥厂,建成后,年可生产8000吨有机肥,完全可以满足黏玉米种植基地用肥需要。
“玉米—肉牛”农牧结合互利模式就在公司董事长曹中军的一步步规划设计中,逐步完善和实现。
就在几天前,他同招商局领导远赴甘肃省天水市,同天水豆臻豆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豆制品深加工项目,利用海伦富硒优质大豆资源和大豆品牌,加工生产豆皮、腐竹等豆制品,延伸大豆加工产业链条。
近期,他还到哈尔滨日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考察了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猪饲料项目,决定在玉米秸秆开发利用上再做文章。眼下,公司正在规划以“互联网+农业”为基础的电商扶贫产业园,将贫困农户的农副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