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让互联网“+”出新景色
http://suihua.dbw.cn   2015-08-05 17:04:09

——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紧跟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16日,市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首次把推进“互联网+”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写进全会报告中:“大力推进‘互联网+’,借助现代营销平台和运营渠道,使优质农产品、工业品以及其他具有农区特点的消费产品卖出好价格、获得高收益,实现由‘种得好’向‘销得好’的根本转变,建设体现农区特点、拉动农区转型升级的信息化。”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让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将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催生了新的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

  在我市迈向农区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联网+”被寄予厚望:它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利器,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方向,甚至是打破区域发展不平衡,令偏远贫困地区改变面貌的唯一机会……总之,“互联网+”让传统农区绥化充满了新的想象力,全市上下正在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让互联网“+”出经济社会发展新景色。

  让互联网“+”出新景色,要把握好重大机遇。互联网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去中心化,越边远的地区相对意义越大。我市是龙江中部的内陆城市,处于全国市场的末梢,“互联网+”抹平了我们的区位劣势,让我们和发达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农业互联网发展十分迅猛,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大型互联网企业都在农业地区布局。国务院连续出台扶持政策,省里多次召开会议,鼓励发展“互联网+农业”,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发展电子商务。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紧跟时代步伐,运用互联网思维去重新审视新业态新模式,以“互联网+”弥补传统农区产业结构上的短板,扬长中国寒地黑土绿色物产之乡的独特优势,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让互联网“+”出新景色,要研究好实践路径。“互联网+”无所不加,涵盖一二三产业,关键在于找准加的路径,真正加出价值、加出竞争力。“互联网+现代农业”,要开创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在生产环节实现种、养、加工全程监控和可追溯,在销售环节把产品推向线上线下销售。“互联网+制造业”,要引进先进设备和制造工艺,把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产品设计、生产、采购、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互联网+服务业”,要重点抓好互联网与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融合发展。通过融合发展互联网和物联网推进互联互通;打造旅游业网络交易平台;实现优势医疗教育资源共享。

  让互联网“+”出新景色,要解决好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拥抱的姿态对待互联网,用市场的思维培育互联网”,分行业、分领域编制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和物流配送覆盖面;支持互联网企业发展,扶持发展小微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网上商城、店铺;建立互联网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以互联网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共享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实现创业梦、创新梦、成功梦。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