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精彩点击 正文
奋力推进农区现代化进程
http://suihua.dbw.cn   2015-08-02 16:22:43

  ——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评论员

  市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总体设计和战略部署,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强化加快发展主基调,把握科学发展进步和人均GDP10000美元的阶段性特征,围绕市场导向、政策导向、问题导向,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联动的农区现代化。

  农区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农区转型发展,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的现代化;是顺应全面深化改革、科技进步和消费需求增长的趋势,根本改变农区落后面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现代化;是调结构转方式,一产调精调特、二产调强调高、三产调新调优,一二三产联动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是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多要素聚集并充分释放活力的现代化。农区现代化战略抓住了绥化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是引领我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地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根本路径。

  方向的明确、路径的清晰,源于对市情实际的正确审视和清醒认识。走农区现代化道路,正是市委直面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应对经济下行,推进经济加速、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抉择。它是中央四化同步的“顶层设计”在传统农区的具体实践,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绥化实际,既与市委既定发展思路一脉相承又突出了与时俱进,是“一子落而满盘活”的科学部署。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针,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心聚力,奋力推进农区工业化进程。

  奋力推进农区工业化,是解决我市经济社会结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马鞍型”经济结构、先天不足的城市体量、二元分割的城乡格局和“农字号”思维的人文习惯等传统农区特征,严重地桎梏了我市的发展。推进农区现代化,就是要求我们彻底剔除传统农区的落后“基因”,顺应科技进步和消费需求的特征,坚持四化联动,加快转型发展,促进一二三产协调并进,解决好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推进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经济强市的脱胎换骨。

  奋力推进农区工业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的务实举措。现阶段,加快发展仍然是解决绥化所有问题的关键,没有一定速度的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改善城乡面貌都无从谈起。加快发展需要通过四化联动来完成,以工业化创造供给,以城镇化扩大需求,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以信息化注入活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既相互关联,又良性互动,形成完善的结构体系,构成农区现代化的内驱动力。

  奋力推进农区工业化,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广大干部执行力的实践检验。当前的迫切任务是抓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坚决态度和管用招法,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力求突破。要立足农牧资源和消费趋势,发展精深加工业、健康产业和循环经济,提升产业层次,走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路子,建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要建好中心城市、县城、重点城镇和乡村,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流动、二三产业向城镇和园区聚集,建设城乡统筹、产城一体、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的新型城镇化。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借助现代营销平台和运营渠道,实现由“种得好”向“销得好”的根本转变,建设体现农区特点、拉动农区转型升级的信息化。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调优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有质量优势、品牌优势、竞争力优势的农业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区现代化之路已经开启,我们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求实善做,催生绥化经济焕发更大的活力和后劲。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刘可佳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