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石头,不仅因为它是我的姓,更因为它高尚的品质。无论何地、无论何种环境,它都安于自己的位置,不言不语,无怨无悔。我就是要做一颗石子,守候在我所热爱的教师工作岗位上。”海伦市乐业中学教师石艳敏如是说。
1998年,黑龙江省呼兰师范学院的毕业生石艳敏,响应支援农村教育的号召,放弃了哈尔滨优越的工作环境,毅然来到了海伦市乐业乡中学,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对于石艳敏来说,这个职业也是太阳底下最辛苦的职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初为人师的激动慢慢褪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向她袭来。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她在第一天上班时,高跟鞋的鞋跟就卡在了用碎砖头铺成路面的缝隙里,费了好一会工夫,才在别人的帮助下拔了出来。
走进教室看到的是,钉着塑料布的窗子和取暖用的煤炉子,破旧的木头黑板,以及看不出本来颜色的桌椅。在学校学习到的那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根本派不上用场,只能凭借一张嘴和肢体语言去表达。面对这样的教学环境,石艳敏真有点后悔当初的选择,满腔的热情也一度跌入了谷底。然而教室里那一双双明亮清澈渴求知识的眼睛触动了她心里最柔软处。石艳敏自己拿钱买来石灰和刷子,粉刷墙壁,用墨汁涂刷黑板,最后在教室内挂上学生们自己动手绘制的图画。一番布置后,学生们在崭新的教室中欢呼雀跃,她就这样留下来了。慢慢地,她习惯了因学校偏远不得不一个人走夜路,习惯了不穿高跟鞋,习惯了自己生炉子取暖,也习惯了食堂里的白菜豆腐。
但石艳敏知道,要胜任这个职业,仅仅习惯是不够的,由于所学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教学效果不佳。于是,她不顾家人反对,在当时已怀孕四个月的情况下,参加了大学本科自考的学习。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复习,经常熬到深夜十一二点,本该体重飙升的她反而消瘦了。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不到两年中她顺利考过了所有科目,拿到了哈师大本科毕业证。除此之外,还自费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苦练教师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变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寓教于乐,摸索出了一套“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的政治课学习方法。在2008届的学生中考时,她所任教班级教学成绩名列全市第二名,农村中学第一名。
学生张士圆是留守儿童,经常迟到,也不合群,有时和同学打架,还会逃学。石艳敏特别留意了他,石艳敏经常找他谈心,耐心教导,放假期间,带着学生们去他家家访,大家这才知道他要照顾奶奶,还要去田里干活,后来很多同学没事都会来帮忙,他渐渐地开朗起来。
针对越来越多像张士圆这样的留守儿童,石艳敏在班上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对他们的思想、行为的变化随时记录,做到清楚明了;成立了帮助小组,利用空闲时间义务给他们辅导功课;每当节假日带领学生一起去陪他们过节,对于在学校完全寄宿的学生,就把他们带回家一起过节,让这些学生充分感受到亲人的关怀,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这些年来她所带班级没有一个留守学生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而辍学。
多年来,石艳敏与爱人两地生活,丈夫曾建议她调转工作,她说等等,这一等就是十几年。不知不觉中,白发已经悄无声息的染上两鬓,她却依然固执地做着那样一颗石子,用爱去坚守,让桃李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