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6月24日讯 现在有些干部感到乡下的事难办,老百姓怎么说都不上道。然而庆安县巨宝山乡党委政府却找到一条便捷途经,这就是以党员为骨干创办各类专项协会,靠协会去议事办事,做到群众的事让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办,使许多难事成为易事。
农村实行分户作业以后,农民对干部是“自收自种不求你,不偷不摸不怕你,吆五喝六不理你,惹着了咱就告你” 。所以有些公益事业办起来很难,特别是动钱出工的事就更难办。乡党委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村里的事情千头万绪,只依靠“两委”那几个人,就是跑断腿磨破嘴也管不了,管不好,还得依赖群众自己来办。如何依赖群众齐心协力办,他们总结了巨泉村成立以党员牵头的村务理事会的经验。这个村在两委换届时,同步选举村务理事会。遇到具体事情,再由理事会指派一名副理事长牵头组建专项协会开展工作,由群众做群众的工作,使许多事情迎刃而解。
巨龙村林旭红屯的村头桥面今年开春断裂了,什么车辆也出不了屯,要修桥得需要集资出工,如果有干部出面向大家筹集,有些农户可能有反感情绪。村委理事会及时指派党员单执利牵头成立了屯头路桥维修协会。单执利带着协会成员每家每户做工作,没有一个农户“打横”,很快筹集到一笔钱,买了水泥和石头。紧接着农户都积极出工出力,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修起一座新桥,两边还修了护栏,成了屯里的一景,人人拍手称赞。巨兴村张焕屯在春耕季节有300米的路段严重返浆,路面泥泞一片。党员张希封及时组建起修路协会,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拉来100多立方米石头和砂石,很快修通了道路,保证了春耕生产没误时。
农村由于地界争议、老人养老、财产继承等问题容易引发一些争议,许多问题由于繁杂琐碎,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还会引发事端。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专业协会处理,就会使许多复杂问题迅速化解。巨泉村马贩子屯一位李姓独身户死亡,两个兄弟因房产土地继承问题发生纠纷,一时打得不可开交。党员沈朝援带领民事纠纷处理协会的成员,主动上门分头做兄弟俩的工作,拿出财产继承分配方案同兄弟俩协商,他们俩都觉得协会主持公道,便欣然接受,很快一触即发的矛盾解决了。类似这样的民事纠纷,协会出面处理了38件。
巨泉村是一个临近山区的大村,地处偏僻,居住分散,6个自然屯相距遥远,特别是全村常年在外打工的就有1200多人,空巢户就有69户。面对这种情况,党员张淑玲带头组建起妇女互助协会,下设12个自愿小组,遇到难题急事,协会成员人人出手帮助。杨宝珠屯刘丽艳的老伴和儿子都出去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人留守,经营着24亩土地。张淑玲带领20多名妇女春帮种、夏帮管、秋帮收,从没误过农时。李家店屯一位92岁老人突然病逝,儿子姑娘都在外地打工,在家的儿媳也到外地帮亲戚干活。张淑玲带着12名红白喜事办理人员,帮忙联系火化、装敛老人、通知亲友,一切安排得有条不紊,家属赶回来连连称谢。妇女互助协会成立3年来,已解决急难事务146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