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围绕城市管理升级主题推进行政执法
http://suihua.dbw.cn   2015-06-16 17:03:52

——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李明达

  近年来,城市行政执法管理一直是百姓和媒体关心和关注的热点。我市目前的现状如何、面对“法治绥化”行政执法管理应该有什么新举措以及意见和建议?近日,记者专访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李明达。

  记者:我市目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现状如何?

  李明达: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我市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我们作为市政府主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日益凸显。目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范围主要涉及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等七个方面,并及时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日常执法工作主要以管理违章建筑、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露天市场秩序等为重中之重。

  本着打造“田园绿城,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在查处违法建设、市容环境卫生等各方面已经实现运动式执法向常规型执法转变;由趋利式执法向服务型执法转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实行调查、审核、决定相分离制度,有效制约执法各环节,确保了执法公正。并以追求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为己任,建立“12319”投诉举报电话,架起了与市民沟通的信息平台。据初步统计,我市城管执法部门每年纠正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约5万起。

  目前,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上也暴露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市区内专业化市场建设不足,占道经营行为屡禁不止。在管理上只能是堵得严,疏得少,结果总量没有减少,直接导致流动占道经营现象时常出现回潮和反弹。二是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健全,城市功能有待完善。三是城市管理法制不健全,市民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加之近年来,城管暴力执法等负面报道成为电视和网络媒体追逐的对象,使得城管对外形象大打折扣,社会主流声音不利于城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目前,随着城市不断扩容升级,城市管理范围也随之增加,现有编制配备人员不足,再加之原来的执法队伍学历普遍偏低,基础差,导致现有人员工作量较大,分散了精力,执法力量不强。

  记者:面对我市“法治绥化”建设新要求,执法局将采取什么新的举措?

  李明达:构建“法治绥化”,是新形势、新常态下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托和有效手段。面对新要求,我们执法局将围绕三个方面,努力破解出现的各类难题,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其自觉参与到“法治绥化”建设中来。二是注重转变执法方式方法。城管工作最大的矛盾就是城市要“脸面”而百姓要“肚皮”,因此,在执法中要讲究执法艺术,针对管理对象在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对下岗职工、进城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要注意区别对待,不能简单“一刀切”,要尊重其人格、维护其权益、体恤其需求、顾及其感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行之以法,努力探索寓教于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三是推进诚信公正高效执法。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在公正执法方面,做到即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不乱罚款;严格案件集体审定,杜绝关系案、人情案;严格案件督查,防止漏查行为的发生;严格办案程序,实行规范执法“四个严格”。在文明办案方面,广泛开展“文明诚信,公正执法,争做人民满意城管卫士”活动,彻底解决执法不规范、不公正、推诿扯皮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

  记者:请您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角度谈一下对“法治绥化”的意见和看法?

  李明达:开展“法治绥化”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依法治市的必经之路。对我们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来说,如何让“法治绥化”更深入地开展下去,建议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对社会公民的法制教育,提高市民的法律素质,为开展执法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开展综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提升法律效力。三是加快立法进程,完善法律法规。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法规虽然较多,但仍不够健全,部分存在空白,导致城管执法无所适从。希望能够尽快出台相关的《城市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资格,界定执法职责范围,赋予有关强制措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城市管理执法难的状况。四是缺少对执法人员的安全保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顺应社会发展而成立的,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城市干净有序和谐发展,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由于部分市民法律意识淡薄,执法人员受到语言恐吓、人身攻击等现象频发,而在这方面缺少基本的安全保障,导致执法人员不敢大胆工作,影响执法效能。

  记者:谈一下对“法治绥化”建设的建议。

  李明达:从外部看,要强化舆论宣传。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报纸、电视、互联网、微信等媒介平台,加大“法治绥化”的宣传力度,使法制建设深入民心,使市民自觉知法守法,用法律的框框约束自己的言行。

  从内部看,要强化苦练内功,营造正气,加大对执法执纪部门和监督检查,落实落靠纪律监督机制,大力推广公正执法、阳光执法、文明执法,切实做到像报告中提出的那样“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从综合看,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进程,避免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要进一步明晰执法权责,调配好执法主体,避免交叉执法,重复执法,从而失去法律的效力。

  总而言之,开展“法治绥化”建设是绥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之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只要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定会构建全新的“法治绥化”新格局。

 
作者: 陈驹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