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绥化日报》、《绥化晚报》都开辟专栏,弘扬“书香绥化”,并且陆续刊登了许多稿件,对涌动在全市城乡的全民阅读浪潮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很是让人振奋,一个“书香绥化”的美好愿景正在精彩铺开。
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喜欢读书,古人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上有生动记载:“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翻译过来是:西汉时的温舒,家贫无力买书,于是利用牧羊时编织蒲草,将借来的书抄在蒲席上,还有一位公孙弘,削竹子做成竹简,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他们虽然无钱买书,却能刻苦自励,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为国家成就一番事业。《三字经》上还有许多勤学苦读的事例:“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些经句都是人们口熟能详的,不用解释。这说明我们在古代就是“书香中国”。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一直号召人民读书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在农村成立扫盲夜校,动员学生回家教父母读书识字。在城里,各级劳动组织都组织劳动者学习政治、学习文化、学习技术。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号召人们自学,组织自学考试,培养了大批人才。党和政府部门设有中心学习组,带领人民群众开展学习。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进入人们生活,引发了一些人的浮躁心理,他们整天捧着手机玩游戏,追求刺激,热衷猎奇,疏远了亲情,荒废了学业,走向了危险的边缘。《绥化日报》、《绥化晚报》开展的这次“书香绥化”活动,是在他们背上猛击一掌,但愿能唤醒他们浪子回头。
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实践,一个是读书。因此,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应当将玩手机的劲头用到学习上,学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好科学技术,学好电脑知识,以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特别是那些玩手机上瘾的人,应当将玩手机变成用手机读书学习,在全市掀起一个学习热潮,从而提高我们的政治和文化素质,提高劳动技能和工作本领,在建设大美绥化过程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