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林区双河镇西南村党支部书记闫井武
大地飞歌,绿乡赛江南。
每到夏季,如果你有机会去一次北林区双河镇西南村,漫步这片生机盎然的沃野,你仿佛置身于如诗如歌的江南水乡:白色的通乡通村公路蜿蜒穿行于碧波万顷的稻田间,缓缓流淌的清清渠水,使人禁不住驻足撩撩软绵的流水,心儿醉其间。松柳微摇,细风习习,花香淡淡,阳光透明,绿树环抱的红砖房蓝瓦盖,恰似一幅水墨丹青!干净漂亮的小村庄,平整宽阔街道,两排路灯延展成现代的风景……走进农户小院,干净清新,整洁的房间内温馨如春,处处显现富足殷实的景象。
畅享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村民们总会点赞村党支部书记闫井武:
他,就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常年奔波在广袤的田野,不用扬鞭自奋蹄;他,也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生长着结实的年轮,长成魅力的风景;他,更像一名不知疲倦的“纤夫”,常坐在微风吹拂的岸边,守望着村民的幸福……
闫井武,担任村支书16个年头,一直带领村民们追寻着财富梦想,做强做大绿色食品水稻经济,建设美丽乡村,阔步奔向小康。
稻花香里说老闫
闫井武说:“让村民过上好日子,那是咱的职责!”
西南村有一座幸福水库、一条幸福渠,还有一条呼兰河支流,水资源极其丰富。如何引导村民用自然水在原生态的耕地上种出了长粒香等优质稻米、卖上好价钱?是闫井武的多年夙愿。
别看闫井武今年67岁了,他人老心不老,发展绿色水稻经济那是相当有思想,更有招法,他带领干部群众在1.26万亩沃野良田里上演了增收致富的活剧。
用好种子,闫井武就像对待自己眼珠子那样珍惜。2000年,闫井武带头,组织村民种植了绥粳4水稻,当年一般的稻谷每公斤0.92元,还没人收,农民经常打倒车。可绥粳4缺每公斤1.4元,疯抢!这使村民们从此非常信闫井武的话,他用啥品种,村民就都跟着栽,全村水稻品种逐渐统一成绥粳4、苗氏香米、长粒香等几个主栽品种。
机器摆栽,机械收割,西南村是北林区第一个采用机械摆栽的村,水稻生产全程使用洋马、久保田等最先进的机器。近两年,闫井武和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合作,研制新型摆栽机械,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不缓苗。有了机械,闫井武开始琢磨耕地集约化经营。村里成立了3个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全村587户村民只有100多户在本村种水稻。请专家讲技术,让种稻大户谈高产经验,闫井武把水稻田当成了大讲堂,实打实地让村民在稻田地里学到了高产技术。采用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统一育苗棚室标准和技术,西南村水稻生产水平效益那是相当地高!今年,闫井武组织农户尝试栽植“稻花香”水稻,他信心满满地说:“稻花香”栽植成功,可是一次品种与生长期的突破。
闫井武组织种粮大户与合作社实行订单农业,引资建设了水稻加工企业3家,拉长了产业链条。天地人有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品种,统一使用生物肥,人工田间除草。合作社为参加有机水稻生产的农户上农业保险,每亩保金3元。秋收时每公斤种子返还4元钱,每公斤水稻高于其它品种0.6元。
村里的垃圾特别是稻草秸秆,在别人眼里是令人烦心的埋汰物,可闫井武却把它们当成了宝儿。他说,草木灰能使土地得到耕暄,弥住沙土地不渗漏水,灰里含钾肥。他组织人力将垃圾统一焚烧,和草木灰一起上到稻田里,培肥了地力。每年闫井武都组织村民修护堤,100多亩河套地、洼塘地成了丰产田,过去多少钱没人种,现在“疯抢”。
西南村农民种水稻有一套儿,种到了建三江。经过闫井武和村干部组织介绍,有100多户到建三江种水稻,最多的种80多公顷,一年收入五六十万元,家家开车回来过年。有100多户人家到建三江做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夫妻两个人一年最少收入六七万元。
稻花香里说丰年,村民收入连年翻番!去年,西南村人均纯收入1.1万元,从过去的贫困村跃身成了全区为数不多的富裕村。
美丽乡村赞老闫
闫井武说:“不准成的事儿咱不干,更不能做忽悠老百姓的事儿。”
这些年村里没少挣钱但没攒钱,村集体没一点儿零花,闫井武说都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上了。修路、栽树、种花草、建路灯,加上给村民修涵桥、焊铁艺栅栏,投入上千万元,村里投了好几百万元。村民说:不搞这些基础建设,西南村早成了“大款”了!
西南村通乡村公路修得早,村屯街路都是白色路面,实现了村屯道路硬质化全覆盖。2012年,村里投资修了46基太阳能路灯。绿化更是有档次,栽植云杉等名贵树种,街路两侧种了花草,就像一个大花园。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四星级示范村”,获得奖励50万元。当年自筹了100多万元新建了200多基路灯,成为北林区第一个村级路灯亮化全覆盖的村。至今没有一盏路灯损坏。
2013年秋季,村民提议:拓宽村屯街路。这不仅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临街房屋拆迁更是一个挠头事儿。闫井武思前想后,决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村民定砣儿!他对村民代表说:“拓路是大家伙儿的要求,今天就得商量出一个结果,是修还是不修?要修就商量修法,别总开会瞎呛呛啊!”一番商量,大家决定拓路。闫井武当场说,那大家伙儿就开始退板障子、拆房子吧。有几个养猪户和开超市的村民找到闫井武说,代价太大了点儿,有的门市房才盖了一两年,好几万元啊!说拆就拆了,怪心疼的。闫井武和他们说,修路得一大笔资金,那总不能把路修得弯弯曲曲吧?让一步,损失点儿,也算不了什么,修路是大家都受益的事儿。想想这些年“老闫头儿”和村干部为村民们干的一件件大好事儿,村民想通了,再没二话,回去拆房的拆房,拆猪舍的拆猪舍。有两家养猪户承诺:处理完仔猪,明年开春一定扒掉猪舍,决不耽误修路。过了年,闫井武出面帮着村民张罗重盖超市,又跑供电所商量线路移位。修路了,闫井武一天从早忙到晚,60多岁的老头儿,累得够呛。
在西南村,凡是村里要求的事儿,没有打误的。去年秋收时,村里开始建设自来水入户工程。几千米的主管网和上万米的入户管网,这么大的施工量,仅用17天就完工了,关键是村民大力支持参与的结果。开工之初,闫井武要求每户家里必须有人。施工到哪家,没有一户进不去院儿进不了屋的,特顺溜。今年春节前,西南村村民吃上了甘醇的自来水。
夏天,漫步西南村就像逛公园,原生态的环境特舒适。城里有位老朋友托闫井武给亲属租一处民居来避暑度夏。这让闫井武心里一动:这里有河有水库,清凉凉的河水、渠水缓缓流;这里有花有草有大树,凉风徐徐醉人心;这里有一望无际稻田、野生河鱼,笨鸡笨鹅皆绿色。……水库边上已经开了4家乡村饭店,这里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啊!一手抓美丽乡村建设,一手抓旅游经济开发,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年初开始,闫井武规划田园风光旅游度假经济的蓝图:以水为路径完善几条旅游线路,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养殖笨鸡笨鹅,引导农民开办家庭饭店旅馆,吸引周边城里人来度假休闲,体验式旅游,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增收的沃野、致富的田园!
美丽乡村建设,给这个省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增添了无限新魅力!
勤政廉政数“老闫”
闫井武说:“党员选我是信任,咱就该为村民做点儿实事好事。”
在闫井武的工作日志里没有假日,在闫井武的天平上没有“私牌砝码”,只有百姓的利益,党性和公正成为规范自己言行的一把标尺、一个坐标。
1997年,闫井武接任村党支部书记,正赶上第二轮土地承包。那年冬天,闫井武和村“两委”干部带着村民代表,冒着严寒仔细地丈量,连荒坡、废弃地都没落下,清理出河套地、荒坡、草场30公顷。闫井武每年对这些资产进行公开拍卖发包,从没动过把拍卖款揣进腰包的念头,也不会做公款私用的事儿。
闫井武对自己和村干部约法三章:不准为亲友乱开口、不准顾情面乱用人、不准向村民乱伸手。无论是修路、建学校,还是买一包茶、出一趟差,每张票据都要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向村民公开,不盖章甭想下账报销。每年村里的收益还是各种项目资金,闫井武总主张把每一分钱都用在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上,不断放大民生的幸福砝码。
2008年,村里建公租房,闫井武向村民说,先让那些最贫困、患病的低保户住。村民没有争的没有闹的,24户贫困户流着幸福感激的泪水住进了明亮温暖的砖房。
闫井武有个“抠书记”的外号,这是因为他对村集体积累把得紧紧的,从不乱花。村里建路灯,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去选材质,但他也大方:从1999年到2004年,小学生上学全免费,成为北林区的学生免费上学的第一村;建设了中型提水泵站4处,补水机电井全覆盖,成为北林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配套最齐全的第一村;投入上百万资金绿化村屯,街路边沟全部硬质化……闫井武还特热心肠,谁家有危难遭灾的事儿,他总是先掏自己的腰包:村民李国贵患病没钱去医院,闫井武听信儿后立马把自家的1万元送到李家;张喜春种没钱买种子化肥,闫井武主动把购买种子化肥的钱送到张家,还帮着张罗泡田。
这就是踏踏实实干事创业的村支部书记闫井武!他没有什么惊人的业绩,更没有多高的荣誉称号,但村民们给了他最高的称赞:“老闫头儿”!这是最原汁原味的奖赏,更是对他最原始的尊敬、最充分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