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http://suihua.dbw.cn   2015-05-06 16:27:34

  ———肇东向阳村刘艳丽十余载照顾残疾丈夫纪实

  清晨,在肇东市向阳乡向阳村两侧长满青松和鲜花的村路上,缓缓行进着一辆轮椅,推轮椅的是一位梳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妇女,轮椅上坐着的是一位年近五十的农民,他用手,不,他的双手只有两个拇指扶住轮椅的扶手两侧,两个人边走边亲热地唠着嗑儿。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刘艳丽和她的残疾丈夫李福伟。

  今年50岁的李福伟,原是庄稼院一把好手,截肢前身高一米八零、体重180多斤,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种、养、运输样样干得红红火火。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冬天,李福伟开着农用车,到外地去购买玉米种子回来后,发现左脚趾被严重冻伤,症状是脚趾发白,到肇东市医院检查,确诊为冻伤引发的末梢脉管炎。经过一段诊治,仍然不见好转,病情恶化。2000年冬,转院到哈医大二院,左脚趾被锯掉了两个。2001年春,由于没钱,又回到肇东市医院住院治疗,左小腿做了截肢手术。2005年3月和2007年,李福伟共做了4次手术,分别一段段锯掉了双腿和双手的7个手指。到今年春,已锯掉8个手指和两条大腿,现在仅剩下上半身和两个残缺的大拇指,共花去各种费用20余万元。

  失去双腿的李福伟,脾气开始暴躁,动不动摔破水碗,扔掉药杯。每当丈夫发脾气时,刘艳丽一声不吱,等到丈夫气儿消了,她再接着好言劝慰,丈夫也就不说什么了。

  去年10月的一天,天气闷热。早晨起来,妻子帮他洗涮一番,喂饭、服药后,嘱咐他好好在炕上待着,就和儿子、女儿下地干活去了。这时,李福伟把妻子喊住,说要坐轮椅到外面转一转。妻子让儿女先上地,再把他扶上轮椅,推着他向田间走去。李福伟见到了自家的玉米地,就叫妻子去地里干活,说自己用戴手套的双手也能在乡间路上转动轮椅溜达溜达,溜达完了就还回到自家地头去与妻儿会面。可是,时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忙着干活的妻子看看地头还没有他的影子,就放下手里的活儿一溜儿小跑到大路上去找。见到有过往的车辆就拦住,问看到李福伟没有。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一位邻村的司机告诉她,看到李福伟驾着轮椅过了公路,往东去了。妻子想到305国道上来往车辆很多,车速又快,危险性很大,她担心丈夫的安全,就求一位出租车司机,拉自己去找李福伟,终于在5公里外的原邻居老胡家找到了丈夫。

  如今,十余年过去了,一双儿女都已成家立业,现在又回到了二人世界。阴天下雨落雪的时候,李福伟身体各部位的创面就会酸痛难忍,奇痒难熬。在这个时候,会整宿睡不着觉,只有在妻子的陪伴下看电视、听音乐一直到天亮。有时,劳累一天的妻子有些支持不住。打了一个盹儿,突然被丈夫忍痛咬牙“咯吱吱”声音惊醒,就急忙去帮助丈夫按摩。有时候李福伟也会因为忍不住痒痛而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去年备春耕时节,张艳丽四处张罗化肥、种子,找人起垄、耙地,忙活一天,累得腰酸腿痛,回家时,丈夫却劈头盖脸把她臭骂一顿。晚上收工回来,刚推开门,就听一声闷响,发现李福伟摔在地上,张艳丽连哄带抱将超过自己体重一倍的丈夫弄到了炕上。李福伟说:“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你太辛苦了,你走吧,找个好人嫁了吧。看我这个样子,猴年马月也不能好起来……”说着流下泪来。妻子捂住他的嘴说:“今后你千万不要说这样的话了,叫人家听了会笑话的。”两个人相拥而泣。

  为了丈夫,为了这个家,张艳丽最近5年来只回娘家4次,虽然离娘家只有5公里,但她离不开这个家,这个家也离不开她。年逾古稀的老父亲想女儿想急了,就亲自跑来看女儿。有时打电话问问家中情况,有时候骑自行车跑过来给女儿送点东西。给丈夫擦身子,冬天每周一次,夏天每天都要擦,那么重的身体,每翻动一次张艳丽就会累得满头大汗。

  采访时,张艳丽说,这几年来,他家受到邻居们和各级政府的多方照顾,村支书陶宝庆多次把他家情况汇报给乡政府。每逢节日来临,村领导和乡民政部门都会给他家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物品。2008年夏天,肇东市残联给李福伟办理了残疾证,残联和市关工委领导经过协商,还为高位截肢的李福伟赠送了一台手摇轮椅。张艳丽用这台轮椅,推着丈夫,在乡间路上边走边聊,从社会的变化到农村生活的提高,从儿女们生活的幸福和喜悦,谈到自己家的生活变化。

  看到妻子这么辛苦,李福伟想减轻妻子推轮椅的辛苦,他和几位开修理部的邻居商量,用旧电瓶车安装了一台装有电动机的轮椅。这样一来,张艳丽可以开着这台轮椅车,拉着丈夫走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

 
作者: 姜立春 姜玉林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