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姜淑梅打造“传奇奶奶”神话
http://suihua.dbw.cn   2015-05-06 16:27:33

  4月29日下午,绥化学院图书馆阳光讲坛大厅里不时传出一阵阵掌声和欢笑声,近千名绥化学院的学生正在同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奶奶互动交流着。这位年近8旬的老者就是60岁开始学写字、75岁开始学写作、先后出版两部书成为网络畅销书作家、被年轻人称为“传奇奶奶”的我市居民姜淑梅。

  1937年出生于山东巨野县的姜淑梅,1960年因饥饿从山东逃到北大荒,落脚于我市的安达市。早年上过几天学后因战乱终止。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她来到安达后,做了20多年的家属工,而后像其他妇女一样沉寂于忙忙碌碌的生活中。1996年,她的丈夫因意外事故离世,这让她的生活多了些波澜。1997年已60周岁的她在女儿张爱玲的劝说下开始认字、写字。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这成了她缔造神奇传说的开始。2012年,她的女儿推荐了一些书给她看。看过后,她也想把自己经历过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可是女儿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听她的故事。为了让母亲安心,女儿张爱玲就让她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等有时间再看。于是,从那时候开始,姜淑梅开始了手“讲”故事的生涯,开启了写作之旅。

  最初,姜淑梅“讲”的故事在纸上歪歪扭扭,却吸引了她女儿的注意。女儿在闲暇之时,会把这些白字连篇、甚至需要填空的故事在姜淑梅的“指导”下,录入自己的博客,为母亲保留下来,母女二人谁都没有想过把这些故事怎样。随着姜淑梅讲故事的“经验”越来越多,她的“故事”也越来越有型。于是女儿便试着向外推荐,谁都没想到作品在《读库1302》刊发后,又陆续见诸《北方文学》、《新青年》等刊物,这些并未涂脂抹粉的文字、这些来自日久弥长、悲苦绚丽生活的内容,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戳”到人们的心里,让许多作家因之汗颜。于是,2013年姜淑梅的名字在网络、在读者间不断被传诵,于是,她的粉丝们给了她一个最为贴切的称谓:“传奇奶奶”。

  姜淑梅讲的故事多发生在半个世纪之前,大都是带着体温的记忆,那些饥荒年月的生活要比官方发布的统计数字,更能让人触摸到真实的历史,这些都是非亲历者不能说出来的,正如她自己所讲:“我写的都是大家不知道的事,但都是真的。”

  2013年,姜淑梅的首部文集《乱时候,穷时候》出版,她如数家珍般回味着的洋槐叶子、桑树叶子、臭椿叶子、榆树叶子不同的口感,让每个读了她故事的人都不停唏嘘。有人这么评论道:“摆事实不讲道理,清似流水,如话家常,却读得我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作为那个乱穷时代的受难者与见证人,她用诸如“跑得慢了被狼咬,跑得快了撵上狼”、“没事时躲着事,事来到头上不怕事”这样一些形象生动的民间谚语,记录着裹脚、放脚、守寡、改嫁、跪门等旧时乡村习俗,描摹出流动不居时代里的众生相,尽管这些描述未必全面,却离现场与真相更近一步,是民间述史的可贵收获。

  作为个体感受的历史,对每个来阅读岁月沧桑的人都有着撼动心灵的作用。2014年,姜淑梅的第二部文集《苦菜花,甘蔗芽》带着油墨的芳香,再度走近读者,带给读者的是比《乱时候,穷时候》更为震撼的感受。

  据了解,姜淑梅的第三部书民间故事集《长脖子女人》将在今年付梓出版。对于一个原本是文盲的78岁老人而言,这种一年出版一部文集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传奇。

  人生没有规定动作,生活本身就会创造神奇。近八旬老太姜淑梅打造的传奇给了我们惊奇,更给了我们启迪:读书改变命运,热爱成就传奇!只要有颗永不言败向上奋发的心,无关你的年龄,你都会造就出书写神话的自己!

 
作者: 孙曙光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刘聪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