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正文
黄海涛 用无私和坚持传承满族秧歌文化
http://suihua.dbw.cn   2015-01-15 16:34:4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而今年70岁的满族老人黄海涛,无论是工作还是退休,心里始终装着发扬满族秧歌文化这个梦,作为黄家大院秧歌队第四代传承人,他用无私和坚持传承着满族秧歌文化,更用人格的魅力和崭新的元素赋予了满族秧歌更深刻的内涵,也让黄家大秧歌的路越走越宽。

  黄海涛出生在绥化市北林区绥胜满族镇,绥化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庆安中学任教,1983年被调回绥化,到东兴办事处新兴小学任教,直到退休。从懂事起,家庭浓厚的秧歌文化气息就深深地在黄海涛心里扎下了根。

  也许正是这种家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使得黄海涛对满族秧歌非常痴迷,内心深处更坚定了把黄家大秧歌这种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决心。在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每年他都主动组织学生开展秧歌活动,到当地及周边乡镇村屯参加汇演。回绥化工作后,黄海涛就组建了黄家大院秧歌队,刚退休,他就把精力全部放到了秧歌队的经营上。虽然当时只有20多人,但每年他都坚持带着大家到各乡镇参加秧歌汇演。起初,队里也有部分人不认可这种秧歌形式,认为跟不上潮流。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这种艺术形式,其矫健、粗犷、热烈而又豪放的表演特点,加上典型的人物造型,让人既强健了体魄,又愉悦了身心,黄海涛也在原来秧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运动项目,使古典与现代融为一体,焕发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随着新兴的健身舞步越来越多,市区出现了很多健身队,不过,每个团员要参加健身活动几乎都收点费,只有黄家秧歌队免费,黄海涛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既然搞公益,就不能让人家掏钱,为了解决资金难题,他通过跟一些商家协调解决服装和附属设备的钱,不足的就自己掏腰包。最近两年,他又买了一台电动三轮,专门负责拉运音响、服装等,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无怨无悔的付出着。尽管当前还是寒冬时节,每当夜幕降临,他都会开着他的电动车第一个到达活动现场接好电,打开音响。

  如今,黄家大秧歌队已发展两支队伍近300人,秧歌队经常活跃在城乡各个角落,知名度越来越高,经常接受省市媒体采访,并多次代表北林区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健身活动,累计获得各类奖项十余项,尤其在哈尔滨举办的“君辉杯”秧歌大赛上,获得了满族风情特色秧歌最佳表演奖,全面展现了满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这种艺术形式,即将被列入寒地黑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满族秧歌文化与生活走得更近,让党的好政策更深入民心,从2007开始,黄海涛开始用DV记录下了每次汇演的过程,并自己做词,用秧歌舞节奏当曲,用自己拍到的绥化发展变化视频做片头,随后配以秧歌队的表演场景,做成微电影,全面反映了绥化的发展变化。如今,黄海涛已经完成了《中国绥化我的家》、《奥运绥化》、《唱绥化》等十余部微电影的制作。

 
作者: 刘峰 许来齐 刘华鹏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徐秋丽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