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市委三届六次全会报告把“创造新优势”五个大字赫然上题,旨在表明,在区域发展竞相角逐的今天,迫切需要我们牢固树立优势优先理念,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上来,努力创造经济新优势,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
创造新优势,是升级发展的登高之梯。新常态要求经济发展高效率、低成本、优结构、中高速、可持续。这些关键词无一不透露着这样的讯息: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最为自由平等,也最为残酷无情,没有优势,就被淘汰。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
创造新优势,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组合要素、整合优势的过程。绥化有丰富的粮、牧、油资源,有位于哈大齐都市圈和黑龙江中心的地缘,有水、电、土地、人力和生态等丰沛的基础要素,我们要把这些“富矿”整合开发、扩大提升,打造一批具有规模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配套优势转变,推动区位优势向要素集聚优势转变,推动地理人文生态优势向新兴经济优势转变,进而把比较优势转化提升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形成发展强势。
秉承资源禀赋打造重点产业优势。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当地资源的支撑。从某种程度上说,发展经济就是一个利用资源、打造产业的过程。绥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实践证明,利用外来资金开发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对于欠发达地区至关重要。经济新常态下,我们要坚定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整合开发粮食、畜牧和油气资源,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主导产业和循环经济、石油石化等重点产业新优势,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让资源在产业上活起来。
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传统产业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是淘汰的问题,而是改造提升的问题。从现实情况看,我市现有的医药、建材、商贸物流等传统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产业链条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特别是通过先进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空间还很大。我们要及早认识、迅速行动,整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等资金渠道,加大对基础产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加强市场培育,增强传统基础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博弈能力。
整合地缘要素形成地域产业优势。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经济,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快、活力强的增长模式。我市要实现龙江中心崛起,必须借助区位优势,变优势为胜势,把优越区位加速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异地经济政策,与哈大齐同城同体同业发展优势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社会事业、物流产业等。发挥富余劳动力、盐碱地、水、电等生产要素之长,大力发展纺织、亚麻、服装等要素密集型产业,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顺应时代需求培育新兴产业优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兴产业和生态产业成为经济的新业态。我们要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旅游业、文化娱乐业、养老产业、新型商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要充分开发寒地黑土和绿色田园、湿地等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优质保健食品、生态养生产业和避暑度假产业,适应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的新需求。
新常态下的竞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竞争,比的是谁的优势更突出、优势产业更多、经济实力更强。只要我们找准突破点,秉承优势优先的理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潜在优势,做大做强更多优势产业,就一定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