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月12日讯 新年刚过,庆安县发展乡远大村68岁的蔡老太太在儿子的陪伴下,来到县中医院。原来老人近一个时期头昏脑涨,头晕得站不住,在别的医院什么检查都作过了,也没查出什么病,弄得老人很纠结。县中医大夫认为是体内有湿热,是虚火攻的,介绍她到理疗专科治疗,大夫给她刮了4次痧,又拔了3次罐,症状全消,老太太说,“这真是神了!”这是中医院建立专业科室的结果。为更好地医治疑难杂症病人,中医院从中医药的优势和长项出发,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院有特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医院。
强化专科必须有名医作支撑。因为患者来看病,不是冲着专科来的,而是冲着名医来的。为此,他们全力构建“用得上、留得下、招得来”的中医人才队伍,走一条循序渐进的发展之路。他们根据相关政策,采取优惠招聘措施,全力留住退休老中医。76岁的隋振清是位老中医,擅于治疗肾病,县里有个干部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隋振清采用中医疗法,进行辨证治疗,跟踪治疗两年,使其彻底痊愈,十几年没犯病。这使隋振清很有些名气,中医院以隋大夫为主建起肾病专科;中医世家出身的王云彩治疗肝肿瘤有独到之处,运用中药扶正祛邪,阴阳双向调节,延缓了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以他为主建起肝病专科;中医孙淑芳善于治疗小儿厌食、癫痫、紫癜,并形成自己独到的疗法,以她为主建起小儿专科。他们返聘老中医11名,建起名牌专科5个。
这个医院中医人才短缺,青黄不接。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走招聘之路。医院领导每年都跑几次中医院校,以提高待遇和提供发展平台吸引人才。先后招来7名有专长的中医大学生和研究生。黑龙江中医学院研究生孙超,善于用针炙疗法治疗疑难病症。院长张远峰千方百计把他挖来,以他为中心建立起针炙、推拿、理疗团队,活跃了医院一直处于萎缩的医疗项目。
针对中医人才培植难度大的问题,医院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走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的路子。一方面选择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医生,通过以老带新的办法,让名师带徒弟,经常举办经典研讨会、病例分析会、临床合议会,提高青年医生中医水平。另一方面在省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学院建立培训基地,把有发展前途的青年医生送去定向培训。近两年已先后送去21名青年医生到学院深造,提高了他们的学历层次和诊疗能力。
医院为加快专科建设,还采取整体规划、政策扶持、特色优势、专科管理等措施,使许多科室在全市中医药系统已名列前茅,声名远播。康复中心是医院新成立的专科,设置了康复大厅,购买了先进设备,设立24张康复病床,聘请有针炙、推拿、按摩、理疗专业特长的医生担任临床治疗,主治老年病、慢性病、脑血管后遗症,疗效显著,得到患者的青睐。民乐镇民旺村孙川屯64岁的许秀艳因患脑梗,半身不随,嘴打哆嗦,拿不住筷子,中心对她坚持中药治疗,配以康复训练,历经两个月治疗症状消失。重点扶植的儿科、骨科、内科、肛肠科和康复科等临床专科,已逐步从“治疗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促进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门诊量大幅提高。去年门诊量增加48%,业务收入由1700万元增加到38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