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升级主体功能区 放大区域一体化优势效应
http://suihua.dbw.cn   2015-01-08 16:04:45

  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实现区域发展的升级。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在产业项目、城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强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升级,放大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效应。

  主体功能区是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划分主体功能区应突出考虑自然生态状况、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区位特征、环境容量、现有开发密度、经济结构特征等多种因素,大致可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重点生态地区等。主体功能区可促进区域协调持续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合理分布、提高资源利用率、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区域调控水平和有效性。

  市委提出的“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实现区域发展的升级”,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高端转型升级,体现了市委在更高层次上谋划推进深化改革、升级发展、改善民生的精心布局谋篇,是决策上的战略跃升和发展思路上的科学升华。升级主体功能区建设发展,是市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科学实践,既坚定地贯彻了中央、省委关于建设发展主体功能区重大决策部署,又是符合绥化升级发展实际需求的战略布局,将会推进优势区域快速发展、全市一体协调发展。

  在产业项目建设上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今年,我市进入为期三年项目产业升级年的第二年,是关键的一年。产业项目建设升级首先在园区上升级,重点在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质量上升级、在园区项目投资规模和引进质量上升级、在提升服务质量和营造园区发展环境上升级。市本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肇东市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安达市高新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兰西县省级轻工纺织品产业园区突出了高端特色专业的发展定位,关键是集中全市优势一盘棋地向优势园区引进好项目,将全市的优势产业向优势园区集中,实现最大效益的集约集群集效发展,形成产业项目集群,培育壮大以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石化、医药等主导产业。异地经济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有效路径,是共享区域优势、放大区域优势、一体发展的重要升级路径,可实现全域强势均衡共赢发展。我市异地经济四年实践创新升级发展,闯出了一条“穷县招商、富县落地、税收分成、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发展新路,特别是县域间异地项目税收分成办法机制使异地经济步入了市场化、制度化、规律化的发展轨道,显现了优势地区强势发展、劣势地区借势发展、全市范围均衡发展的强势态势。异地经济实质上是“一地经济”,是将全域内全民动员机制优势在一个或几个优势园区通过产业项目建设予以资源共享式放大,使产业经济在园区内形成集聚式的量积效应,园区的主体功能最大化。异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在政策、机制、收益上综合叠加才能放大升级效益,今后我市应在激活发展异地经济积极性上做好文章,真正产生“不求所在、但求所有、更求共赢”的态势。

  在城镇化建设上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我市新型城镇化既要突出城镇群建设提速,更要在城镇群建设品位上提质,这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功能区的升级路径。要以市本级和9个县城为中心,以肇东五站新城和安达北部湾新城两个都市圈新区为牵动,以44个重点乡镇、39个中心村为重点支撑建设新型城镇群。突出建设肇东五站新城,使之实际成为哈市城市新区;突出建设安达北部湾、卧里屯生态商贸小镇,使之成为大庆城市新区;以此整体提升城市化水平,加速构建哈大大都市区、市本级中心城市、九个县城和中等规模城市群、重点城镇群。两个都市圈建设应举全市之力、全市之资来集中建设,打造新城之都、经济主体功能区、民生升级承载区。

  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结合城镇化将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社会事业向县城和重点城镇集中,统筹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养老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向大都市圈优势地区、重点风景区等优势生态地区集中。特别要在市本级和重点县城等重点区域,按照长远科学规划重点建设一批养老中心、救助机构等现代高水平的民生服务体系,严禁重复建设。集中财力重点建设好廉租房、公租房等安居工程,提高社会保障力。

 
作者: 张贵文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桑胜东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