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正文
2014:绥化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http://suihua.dbw.cn   2015-01-06 17:29:17

  编者按 1月6日,《黑龙江经济报》在头版头题位置,“坚实地前行回眸龙江发展路”专栏,刊发《2014:绥化经济实现稳定增长》一稿,本报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本报讯(郑鹏飞记者高晶)2014,绥化市坚持实施市委发展“五型经济”、建设“五个一流”、深化“八项重点改革”、推进“十项升级创新”的战略措施,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升级发展改善民生,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平稳健康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

  2014年,绥化市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位居全省前列。截至11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1.9%,增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23.2亿度,增长14.6%,增幅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796.7亿元,增长6.8%,增幅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亿元,增长13.1%,增幅全省第二;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增长15.5%,增幅全省第四;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增长14%,增幅全省第四;固定资产投资593.7亿元,增长1.9%,增幅全省第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1亿元,下降1.5%,增幅全省第九;各项存款余额933.2亿元,增长12.3%,增幅全省第二;个人储蓄存款余额714.2亿元,增长10.1%,增幅全省第三;各项贷款余额590.3亿元,增长25.5%,增幅全省第三。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亿元,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43亿元,下降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6亿元,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与去年持平。

  重点工作升级发展取得新成效

  项目产业和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增效取得新成效。以扩量提质增效为重点,启动了新一轮三年项目产业建设升级年活动。一是项目总量有了新增加。全年新开工产业项目25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7亿元;上年结转续建的421个项目复工337个,复工率8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6亿元;新续建项目建成投产148个,新开工异地经济项目109个、乡镇村项目163个。二是优势主导产业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建扩建了一大批主导产业项目,石化、玉米加工、医药、乳品、循环经济、轻纺等主导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三是企业技改扩产增效成为新亮点。近年来新建了2000多个新企业新项目,有近千个新建企业项目投产,一大批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扩产增量技改增效,现有企业裂变发展,通过技改、扩产、联合做强做大成为新捷径新亮点和更高境界。四是停工停产企业重组置换成为新重点。把盘活停工停建企业作为重点,通过引进新项目置换、联合重组等措施,全市有50个停工停产企业和项目被盘活。五是出口创汇成为新增长点。外向型经济发展快速,全市新增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2家,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0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5.5%,高于全省17.5个百分点。六是园区建设有了新发展。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安达、望奎、青冈经济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肇东卓达新材料产业园、安达安瑞佳化工产业园等初具规模。项目产业建设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了强有力的拉动。去年底纳入规上统计的166户企业,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35个月全省第一。

  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粮食生产登上新台阶。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十个县(市)区均进入全国产粮大县行列。二是土地规模经营迈上新层次。土地流转面积175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1.2%,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4%。三是农业基础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建农机合作社50个,总数达到269个;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6亿元,新增水田灌溉面积9.15万亩;水稻智能催芽车间达到70处,覆盖全市水田面积90%。四是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进展。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和土地确权颁证、土地流转平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试点有效推行,农业金融保险改革步伐加快,发放涉农贷款11.9亿元,落实农业保险面积923.7万亩。

  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规划框架已经形成。规划形成了以肇东乐安新城和安达北部湾新城两个都市圈新城、市本级和9个县城、44个重点城镇、122个中心村为重点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的新型城镇化框架;初步形成了大农业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模式。以市场开发为主体、宅基地开发置换为主要形式、乡村集体组织为主要途径的六种开发实践模式进一步深入推进、不断完善,蹚出了大农业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行路子,使农民受益、农民愿意、实践可行、符合规律成为绥化新型城镇化的鲜明特点;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扎实开展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升级年活动,加快中心城市和县城建设,市本级和9个县(市)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56亿元,完成“三供三治”项目投资15.3亿元。加快中心镇建设,安达卧里屯、青冈祯祥等44个重点集镇完成投资26.4亿元,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有26个小城镇入选全国重点镇,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型城镇化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该市共撤并自然屯33个,腾出宅基地3845亩,共有1.4万户4.9万人进城进镇就业生活。

  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成效。以50项重点民生实事为重点,全市民生工程投入10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5.6%。进一步改善职工工资福利,市本级及北林、肇东、安达、绥棱、望奎的地方津补贴达到省上限。对上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1亿元,完成7.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城乡道路建设继续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城镇就业再就业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全省率先完成大病保险试点,公益慈善工作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救急难”试点工作在北林区率先启动,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均衡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物价监管、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扎实推进。

  教育实践活动任务圆满完成

  按照省委统一领导部署,在中央第七巡回督导组和省委督导组的有力指导下,圆满完成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一是把学习教育贯穿活动始终,思想理论建设有了新提高。各级班子集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井冈山精神,深入开展了“走进基层接地气、走进群众解难题、走进问题纠四风”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强力纠治“四风”顽疾,作风纪律建设有了新加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制定出台了作风建设八个方面22条具体规定,严肃整治“四风”问题。2014年,全市查处公款大吃大喝、公车私用、大操大办、违规建设和购置楼堂馆所、违反机关风纪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176个,处理党员干部20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0人,公开通报29人。三是立足解决群众利益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有了新进步。深入推进了十项专项治理,集中清理办结信访积案,取消下放行政审批权,更正公示医疗卫生违规收费项目,追讨农民工工资,清查不符合城乡低保条件人员,整治道路交通非法运营和公路“三乱”问题,整治棚户区改造和小区物业管理混乱问题,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在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维护和保障了群众切身利益。认真开展“回头看”,持续深入抓好问题整改,深化专项整治,有诺必践,取信于民。四是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建设有了新成果。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为镜子,各级班子深挖深查,真查真剖班子和个人问题,以整风精神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五是立足治本,长效机制建设有了新突破。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严禁新建楼堂馆所、精减会议、规范公务接待等配套制度,制定了解决“四风”问题和加强自身建设制度,全面梳理过去下发的制度性文件,形成了一批有效管用、利于长远的制度成果。

  党的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创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中央第八巡视组、省委第二巡视组,认真加强反腐败斗争和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强信访案件办理工作,解决群众诉求,保障群众权益。认真办理中央巡视组和省委巡视组交办的信访案件。接受了中组部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并积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绥化市消化超职配备干部463人(处级85人,科级378人)。思想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一批德才兼备,有实践经验、实际能力和实际业绩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加强干部思想作风能力建设,完善干部实践锻炼制度,有185名处科级干部在基层一线实践锻炼。深入落实《关于强化乡(镇)村基层发展建设的意见》,加大选派村“第一书记”工作力度,对29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治。在财力紧张情况下,为每个村增加3万元、每个社区增加5万元工作经费。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明确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扎实开展“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常态化监督。开展了县委常委向同级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述责述廉和一把手“五不直管”工作试点,开展“三谈四书”信访监督,推行廉政谈心提醒制度。严肃处理、公开通报干扰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实行“一案双查”、“一问三责”,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共对53名处科级领导干部追究了责任。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共查办违纪违法案件908件,同比增长28.8%。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切实发挥群团组织应有作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平安绥化”、“法治绥化”建设扎实推进。 “2015年是绥化市‘经济进入中高速、产业面向中高端、发展登上新台阶’新常态的关键一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的任务繁重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重大部署,紧密结合绥化实际,坚持正确战略思路机制措施,深化改革、升级发展、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科学快速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以上。”绥化市委书记朱清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作者: 郑鹏飞 高晶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徐秋丽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