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毛泽东最光辉的诗篇之一《长征》中的句子。从前,我总以为五岭是个泛指,指红军走过了很多山山岭岭。但这一次走过湘南和桂北后,我才知道,五岭指的就是南岭一线的五座山岭。
五岭具体是指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因为五岭处在南方,所以人们也称它们为南岭。五岭东西走向,绵延1000多里,宽在200里至300里之间。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16日从江西于都河畔出发以后,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是在赣粤交界的大庾岭,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是在湘粤交界的骑田岭,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主要是在萌渚岭。红军主力部队在宁远、蓝山、江华之间的山谷中与敌数次激战,打破了敌人的潇水围堵。占领道县后,越过都庞岭北段的关隘———永安关。抢渡湘江后,翻过越城岭以老山界为代表的崎岖险道,占领了通道县城。至此,红军主力在五岭中左突右冲,转战迂回90天,行程7000余里。
红军从通道县经越城岭的山间小路西出贵州占领黎平后,几个指战员站在黎平城头环顾静静的群山,再注目于那条刚刚走过来的五岭中的最难走的山路,不约而同产生了后怕。大家长吁一声:“这路是怎样走过来的?”“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这首《十六字令》中的第一首,就是在这时候吟出来的。
五岭山地万山重叠,气势磅礴,是个红土层分布的山区,植被较好,主要以樟树为主,加上椎树、红橡、白橡、栎树等组成的亚热带阔叶林,使五岭变得林木茂密。五岭的野生动物也很多,一路上,柳莺、雉鸡、银鸡、斑鸠、画眉等经常可以看到,野猪、鹿等哺乳动物也偶有一遇。五岭的山光水色,不是我的采访目的,但毕竟身临其境,溪水、飞瀑、危峰、彩谷,无与伦比的侗家风雨楼和木楼,蕴含着古代风韵的苗寨、瑶寨和那清纯的少男少女,还有那些善良纯朴的老人们,实在让人流连忘返。
在与湘南一些文人的接触中,我总能听到“潇湘夜雨”这个词,很多晚上,我也能亲身感受到这种诗情的氛围。湘南的晚上为什么总下雨呢?原来这也和五岭有关系。原来五岭的北面主要是湖南,三面是山,南高北低,每到秋冬春三季,北来的寒流被五岭阻滞,在北坡畚箕状的潇水两岸回旋,很容易形成夜间的寒流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