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雨一直下

来源:绥化日报 2025-11-03 字体:

胡庆军

  落叶又飘落了一层,秋阳吝啬地把一些温热收回,一场秋雨便不期而至,淅淅沥沥下起来,没有停顿的意思。

  于是,田野被洗得干干净净,城市被洗得干干净净,房前屋后都被洗得干干净净。秋天的雨如同一位长途跋涉的旅者,一声叹息或者偶尔的驻足,就让目光里的一切都成为一幅水墨画。此刻,风不急不缓地诉说着秋雨的故事,带着一丝凉意,窗前的马路上,每当有人经过,便会溅起一圈圈细碎的水花,转瞬即逝,又被新的雨水覆盖。

  雨一直下,带着一种近乎温柔的缠绵,将城市与乡村同时笼罩在细密的水幕中。我能猜测到,秋雨中的湿滑的市场里,小贩们会穿梭在湿滑的地面上,小心翼翼地搬运着货物。各种蔬菜和鱼鳞闪烁着晶莹的光泽,那是秋雨给它们着色,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诱人的气味,蔬菜香混合着淡淡的鱼腥,交织成一种独特的秋日韵味。

  秋天的雨总让人想起古人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境,在这样的时刻,走出家门,踏入这秋雨的怀抱,是一种浪漫,即便有点冷。雨伞轻撑或者干脆收起雨具在秋雨中漫步,看那些被雨水打湿的屋檐,滴落的水珠发出清脆的声响,宛如在弹奏一曲秋日的私语。

  街道两旁,树叶逐渐泛黄,飘落的树叶随风轻旋,划出的痕迹在雨里格外清晰,仿佛它们在絮絮低语,那是生命的告别,也是新的循环的序曲。如同我们在秋雨中的每一步,都踏出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和对未来时光的淡淡期许。偶尔有和我一样,在秋雨中漫步的行人,我们彼此流露出相似的微笑,如同分享一份悠然与宁静。慢慢行驶的汽车在雨雾中,那些灯光若隐若现,轮廓柔和而朦胧,让我看到了人生的起伏与丰富。

  雨一直下,想起若干年前,在一场秋雨中,我去异乡上学,等最早的一班长途大巴车,祖母和母亲在我的背包里塞了各种她们自己做的食物,样子不是很好看却带着一种温暖和芬芳。“城里买不到这种味道的。好好学习,常给家里写信,但别想家。”母亲一直念叨着把我送上车。车开出去很远后回望,祖母和母亲还一直站在那里,他们撑起的雨伞仿佛一朵绚丽的花儿,让我胃里的那口热乎劲足以支撑到下一个金黄的秋天。那时,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还很不方便,但人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这种简单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如今,我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秋雨被简化为天气预报中的百分比数字。上班族匆匆撑起黑伞,雨水顺着伞骨汇成细流,在柏油路上划出转瞬即逝的痕迹。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映出灰蒙蒙的天色,外卖骑手的黄色雨衣在车流中格外刺目。这种场景下,秋雨更像是一种需要克服的障碍,人们低头盯着手机屏幕,任由雨滴在防水的冲锋衣上弹奏出复杂的乐章。

  我不知道,如今的乡村,秋雨中还有没有母亲送孩子坐长途的场景,时空被一条雨线悄然缝合,又在各自的生活空隙里沉淀出截然不同的质感。当城市在雨幕中加速运转时,乡村正以另一种韵律呼吸,此刻的城乡都如同被雨水浸润的宣纸,任我们把情感书写在上面,迎面走来的陌生人,在擦肩而去的瞬间说了一句:“这雨一直下呀。”我慌忙回一句:“是呀,雨一直下就是完成了秋雨中某种隐秘的交接。”

  秋天的雨是醇厚的,它让城市人在湿漉漉的镜面里看见自己的倒影,让乡村在雨洗后的晴空下闻到泥土的芬芳,让城市排水系统的轰鸣与乡村溪流的潺潺一起构成对现代生活的温柔解构。让那些被淋湿的裤脚和共享单车筐里的积水一起成为诗意栖居的注脚,让雨打瓦檐的声响与乡村不多的炊烟编织成更厚重的生命经纬。

  雨一直下,让秋天成为被雨水润湿的油画。雨一直下,城市人或许会重新打量办公室窗台上的绿植——原来那些被忽略的叶片背面,也凝结着与乡村屋檐下同样的水珠。而乡村的孩童依旧将带着雨水中折的纸船记忆,走向他们终将遭遇的都市雨季。

  便利店屋檐下,穿荧光色雨衣的骑手正在用防水布包裹餐箱,他抬头望天的瞬间,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注意到他睫毛上挂着的雨珠与千里之外故乡老屋前榆树上将坠未坠的雨珠一样晶莹。我知道,雨一直下,会让所有在雨中驻足的灵魂都懂得生活的丰饶,正存在于我们既能欣赏便利店热饮的暖光,也能读懂晒谷场积水倒映的云影。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