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崇高的错觉

来源:绥化日报 2025-11-03 字体:

□ 王国伍

  我立于珠峰大本营,仰首。那庞然巨物横亘天际,积雪的巅峰在凛冽的日光下,泛着永恒的冷光。身旁,人声喧哗,指认与欢呼交织,骄傲地庆祝着对这世界之巅的“征服”。

  然而,山,何尝被征服过?

  它只是矗立,以亘古的沉默,俯视尘寰。人们攀爬、雀跃,将身影定格于镜头,仿佛已将山峦踏于足下。殊不知,是雪山以宽厚的肩膀,托起了人的身高;以博大的胸襟,包容了人狂妄的“超越”。人所征服的,从不是自然,不过是内心那一点虚妄的执念;人所战胜的,也非天险,只是被自身膨胀的欲望所奴役的、那个渺小的自我。

  山,从不行走。它就在那里,静默、恒常。就像宛如一位沧桑的智者珠穆朗玛,唇角含着难以言喻的慈悲与讥诮,凝视我们这些蜉蝣般的生灵,在他巍峨的怀抱中挣扎、攀援。那些拖着氧气瓶,在绝壁雪原上蹒跚移动的身影,不过是蝼蚁在巨神的脊背上,完成一场悲壮而又略显滑稽的行军。珠穆朗玛无言地承载这一切,无迎,也无拒。

  一直有人以冒险为生命的注脚,将征服极地、高山、深海视作不朽的功绩。他们的精神或可敬佩,勇气或可嘉奖。但即便站上了顶峰,将旗帜挥舞得猎猎作响,也绝非意味着他们征服了自然。自然,从不曾被征服,它只是偶尔允许一些幸运的生命,短暂地停留于其肌肤之上。而那些永眠于风雪中的先行者,则以最残酷的方式,印证了人在天地伟力面前的无奈和脆弱。雪崩、风暴、极寒——那或许只是山不经意的一个翻身,偶尔的一次轻叹,便足以抹去所有狂妄的印记。

  我曾从影像里,见过许多“征服者”留下的勋章:废弃的氧气瓶、色彩刺目的包装袋、一面半埋于冰雪的破损旗帜……人类总是如此,渴望在所到之处刻下“到此一游”,以物质的残骸证明精神的胜利。而山,依旧沉默。它以其亘古的节律,来消化这些文明的排泄物——或数十年,或数百年,终将这一切人类自以为是的痕迹,温柔地、也是绝对冷漠地抹平。自然拥有无限的时间和偌大的空间,而人类没有。

  自然,从无与人类为敌之心。它只是循着自己的法则,呼吸、脉动、轮回;春夏秋冬,风雪雨露,生灭枯荣……反倒是我们,在无止境的开发、索取与破坏中,触怒了这沉默的巨人。于是,洪水、干旱、极端气候,不过是它在不堪重负时,一次轻微的蹙眉。人类却已觉地动山摇,惶惶不可终日。

  站在珠峰面前,这“征服”的幻梦,显得如此苍白而可笑。我们文明的每一次“进步”,何尝不是自然的馈赠与托举?我们造舟船,是江河教我们浮力;我们铸飞机,是大气允我们穿梭;我们探宇宙,是星辰为我们指引航程。自然,从来不是被征服的对象,它是承载我们的基盘,启迪我们的导师。当我们高呼“人定胜天”时,恰恰忘了,正是这“天”,给了我们站立与呐喊的资本。

  渐渐地群山吞没了夕阳最后一点余晖,珠峰的轮廓在沉坠的天光中,反而愈发清晰、坚硬。它矗立着,已历千万年,并将继续矗立下去。而我们,所有喧嚣的、兴奋的、疲惫的过客,连同我们的旗帜、我们的口号、我们的征服史,都不过是它漫长一瞬间的微尘。当最后的人声消散在稀薄的空气里,山,还在那里,突兀静坐,微笑无言。

  直到我们终归明白;自然,不是用来征服的,而是用来依存,用来敬畏,与之共生。

  直到那时,我们才能真正读懂山的沉默,理解它的宏大,并在其无边的怀抱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我们不是征服者,而是谦卑的拜访者;我们不是主人,而是心怀感激的客人。

  山所教诲的,终不过是四个字:敬天、爱人。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