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法妈妈爱心驿站”里的暖心事
全媒体记者 王宏妍
当冰冷的法槌敲响,不仅是庄严的审判,更可能成为唤醒迷途灵魂的钟声。在绥化市北林区人民法院,法官们携手妇联组织,为未成年人保护暖心助力。从融入“龙法妈妈爱心驿站”的温情网络,到对失足少年的“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双线挽救,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法治的终极目的是在于拯救与重塑,让每一株暂时偏离阳光的幼苗,都重获向上生长的力量。
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单靠法院自身力量还不够。北林区人民法院积极打破壁垒,联合妇联组织共同融入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参与“龙法妈妈爱心驿站”建设。这一创新平台以法院、妇联为双牵头单位,联动多部门构建协同工作机制,让保护力量高效聚合。依托驿站,法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精准普法、模拟法庭、情感陪伴等形式有机结合,既传递法律的边界与底线,又给予心灵的关怀与陪伴,精准对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在法治教育、情感陪伴、家庭教育上的三大核心需求,为未成年人织就了一张紧密又温暖的“安全网”。
未成年人小瑞(化名)曾因家庭教育缺失、监管缺位,为所谓的“兄弟义气”卷入寻衅滋事案件,人生一度蒙上阴影。然而,北林区人民法院并未简单一判了之。庭审前,一份详尽的社会调查深入剖析了他的成长轨迹,庭审中,法官综合其未成年、在校生身份及深刻悔罪态度,秉持“教育与处罚并重”原则,依法作出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的判决,既让他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也为他留下了重返正途的机会。
判决书的送达从不是帮扶的终点,而是精准挽救的起点。庭审后,一场由法院与妇联携手策划的“心灵修复工程”随即启动。“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组合介入,沙盘疗愈、绘画分析等科学方法,引导小瑞深刻认知自身行为的错误与危害,重建内心的秩序与责任感。与此同时,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对其父母展开针对性辅导,通过案例剖析与互动交流,唤醒家庭教育的自觉,弥补过往的缺失……
这种“双线模式”的干预,正是北林区人民法院携手妇联组织在未成年人案件审理中,坚持“宽严相济、惩教结合”,并综合运用心理疏导、判后回访等举措的缩影。
从对一名失足少年的精准帮教,到对一群困境儿童的持续关爱,北林区人民法院始终与妇联组织并肩坚守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第一线。在这里,每一次审判都试图成为一堂生动的普法课,每一份判决都努力蕴含着人文关怀。他们用司法的力量为少年们保驾护航,以妇联的温情为孩子们撑起保护伞,共同以法治的阳光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守护着每一个年轻的生命奔向光明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