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薪超千万
绥化“383工作法”筑牢农民工“钱袋子”
东北网绥化10月27日讯 ( 关森 全媒体记者 宋一枫 ) “真没想到,我被拖了一年多的工资,仅仅十天就要回来了!”近日,农民工周忠成的微信上收到了一笔1950元的欠薪转账。此前,周忠成在绥化市某医院室内装修项目打工,被拖欠工资,因无法说清用工单位信息,维权陷入困境。绥化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获取线索后,主动介入,多方核实,仅用10天就化解了这起欠薪纠纷。
这起高效解决的欠薪个案,是绥化市人社局创新推行“383工作法”,织密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网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绥化市人社局面对工程建设领域链条长、主体多、责任交叉等治理难点,以制度落实为突破口,创新推出以开工阶段“三项宣传”、施工阶段“八个必检”、验收阶段“三个必核”为核心的“383工作法”,推动保障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深刻转变。
在制度设计上,绥化市从源头破题,制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权责清单》,明确各方职责,确保每个环节有章可循。同时系统分析风险点,强化“按月考核工作量”“现场设立维权告示”等关键举措,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随意、劳动报酬核算模糊等长期存在的短板。
这套工作法的执行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开工时通过发放权责清单、签订“零欠薪”承诺书、张贴“龙薪码”维权二维码等方式筑牢“思想防线”;施工期间严格按照“八个必检”标准开展常态化监督;验收阶段坚守“三个必核”要求,确保“人走账清”,实现工资支付全链条可追溯。
为确保“383工作法”取得实效,绥化市还建立了“线索接收—限时核查—跟踪化解”的快速处置闭环,要求一般线索15个工作日内化解。同时定期组织多部门联合接访,面对面为农民工解决问题。截至目前,绥化市通过这套全流程、闭环式的工资保障机制,累计为545名农民工追发薪资1686.45万元,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投诉量同比下降35%,既切实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也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