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子卉 刘洋 特约记者 蒋宝栋
金秋时节,丰菽遍野。一幅丰收画卷正在北林大地上徐徐展开。微风掠过豆田,豆荚碰撞的沙沙声与大型收割机的轰鸣声交织共振,奏响了“大豆之乡”兴福镇独有的丰收乐章。10月1日,在北林区兴福镇福顺村的农田里,种植户魏晓旭站在田埂上,目光紧紧追随着穿梭作业的收割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是我首次尝试种植黑豆,这片地足足有400多亩,全程采用大垄双行密植技术,在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长势很好。你看这豆粒,饱满得很!”魏晓旭熟练地剥开豆荚,向记者展示颗粒饱满的黑豆。“这豆子颗粒又大又匀称,我总产量预计能达到6000到7000斤。按照今年的市场价计算,1公顷地能收入5000元左右,今年这收成算是稳了!”
黑豆高产,背后是科学技术的支撑。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站站长李智慧介绍:“我们在‘垄三’栽培技术基础上,创新采用大垄密植提产增效模式,110厘米垄上种2行。再加上测土配方精准施肥、适当叶面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机械减损收获等技术,推动黑豆大面积单产显著提升。”
丰收的果实不仅要“收得好”,更要“卖得好”。豆荚在收割机中粉碎、脱粒,一颗颗圆润光泽的黑豆通过输粮管源源不断喷涌而出,被运粮车统一运送至兴福镇大豆产业协会的场地进行临时存储,随后销往全国各地。
兴福镇之所以能让农户安心种豆、放心收粮,源于当地多年来对“大豆之乡”产业优势的持续深耕。作为北林区大豆种植核心区,兴福镇不仅在种植环节为农户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持,还积极在收储和加工环节上下功夫,努力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完整服务体系,切实打通助农增收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我们镇依托大豆产业党委和大豆产业协会,将原本分散的收储企业整合起来,打造了大豆产销一条街,核心目标就是让农户卖粮更便捷、更省心。”兴福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胜杰介绍。
据了解,目前大豆产销一条街聚集了18家大豆收储企业,年集散经销优质大豆规模达20万吨,不仅能消化本地农户的大豆产量,还能吸引周边乡镇的大豆资源汇聚于此,形成了稳定且活跃的产销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大豆之乡”的产业辐射力。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围绕‘大豆之乡’的核心优势,不断完善产销服务体系,让更多农户通过种植大豆实现增收致富,持续擦亮‘大豆之乡’的金字招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李胜杰表示。
夕阳西下,兴福镇的田野里,收割机仍在忙碌,农户们的笑声、机器的运转声,共同勾勒出一幅“丰收增收”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