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9月30日讯 ( 霍永祥 ) “大学生把咱农民庆丰收迎国庆的喜悦绘制在墙面上,不仅有丰产丰收的玉米、水稻、谷子,还有屋檐下悬挂的红辣椒、大蒜,更有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新图景。”连日来,肇东市里木店镇郑义村农户在朋友圈争相“炫耀”,村里墙上有画了,村屯变靓了,为农家田园带来别样的浪漫气息。
秋意渐浓,肇东市里木店镇郑义村墙体“动起来”。9月21日,肇东团市委联合绥化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润物无声”大学生墙体彩绘志愿服务队,来到郑义村让原本老旧单调的墙面换上“新装”。24名师生结合村容村貌,围绕农耕文化与乡村振兴等主题,将颜料调成玉米的金黄、蔬菜的碧绿、花朵的五颜六色,把辛勤劳作的农民、黄灿灿的玉米棒、现代化的大农机、整洁秀美的乡村庭院从“纸上”搬到“墙上”,为乡村风貌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风景“上墙”,群鹤“入画”。在黎明镇太和村牛营子屯的民宿农房前,16名师生化身“乡村美容师”,以旧墙为画布,或蹲或借助梯子板凳,专注地挥舞手中画笔与刷子,绘制出“绿水青山”文化墙,为乡村特色农旅文旅深度融合添新动能,持续为民宿发展添热度,让乡村劲吹文明新风,让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为把千鹤岛湿地“招牌”东方白鹳画“鲜活”,师生们从前期精心勾画线条轮廓,再到细致填充斑斓色彩,将艺术创意融入乡村肌理,让原本略显陈旧的农房墙体焕发出蓬勃生机,一幅幅融合千鹤岛湿地生态与现代艺术审美的彩绘壁画跃然眼前。学生用色彩明快、栩栩如生的灵动笔触,勾勒出群鹤翩跹、碧波荡漾的湿地美景;更发挥特有的韧劲,从早画到晚,反复用手语沟通,手划破了、衣服脏了,却没有一个人掉队,把丰富多样的鹤姿与生机盎然的自然元素,用“生态+文化+旅游”的创新方式表达,不断刷新乡村“颜值”新担当,达到“小创作、大景观”效果,为乡村旅游增添新亮色,赢得村民们的一致好评。“自从这个‘墙绘’完成,大家都说很有视觉冲击力,慕名而来拍照的人有许多,带动我生意都比以前红火了。”附近便利店老板王海笑得合不拢嘴。近年来,黎明镇依托千鹤岛湿地3A级景区,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着力培育观鸟摄影、民宿体验、生态研学等乡村文旅新业态,并将“墙绘”打造成倡导文明理念的新窗口,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群众的精神土壤,不断刷新人居环境“底板”,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据了解,绥化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润物无声”大学生墙体彩绘志愿服务队,是一支全部由听障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路上,用手上彩笔,画出了志愿服务的新亮点,真正让优质资源走进田间地头、融入村民生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学生们用彩色的颜料与画笔,以‘墙绘’为载体,搭建起与世界对话的桥梁,跨越沟通的界限,用‘小墙绘’传播‘大文明’,把红色故事、孝亲敬老、乡风文明、笔墨山水等内容呈现在乡村墙面上,润物无声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新风。”孙彪老师介绍。
如今,肇东市一幅幅展示粮食丰收、蔬菜丰盛,反映乡村风貌、百姓生活,充满黑土地艺术元素的墙绘,实现了一墙一风景、一墙一文化、一墙一特色的新局面,成为吸引农民驻足观看的亮丽风景线,发挥增颜值、提气质的作用,起到了传文化、育新人的效果。“我们将与绥化学院等高校持续加强合作,将共建品牌做深做精。通过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优势和青年人才智力优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墙’势出圈‘绘’聚流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更多新动能。”肇东团市委副书记李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