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绥化打造龙江旅游重要节点城市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9-09 字体:

生态、非遗、乡村融合发力
绥化打造龙江旅游重要节点城市

 

  编者按:近期召开的全市旅游工作会议锚定了建设“龙江旅游重要节点城市”的宏伟目标,为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绥化坐拥“寒地黑土”核心生态资源,集“二山一水七分田”的自然格局与深厚人文底蕴于一体。这里既有金龟山庄的生态盛景,亦有海伦剪纸等非遗瑰宝闪耀黑土文化魅力;从庆安万亩稻田的壮美碧浪,到绥棱“红魂绿韵”的文化底蕴,无一不彰显着其独特的吸引力。新征程上,亟需全市上下凝聚共识、锐意创新,深挖“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及独特文化潜力,推动“非遗+生态+乡村”多元融合,完善设施、提升服务、创新业态,将“过境地”变为“目的地”,让我市成为龙江旅游版图上璀璨夺目的关键支点。

 

市市场监管系统双线护航旅游市场

李欣桐 全媒体记者 许宏伟
 

  年初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以护航冬季冰雪旅游、夏季避暑旅游两个“百日行动”为载体,持续强化旅游相关领域监管执法,全力营造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为我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市市场监管局积极落实市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关于旅游安全保障的部署,聚焦旅游相关特种设备重点领域,对游乐场所的游乐设施、滑雪场客运索道、宾馆电梯等进行全覆盖排查,整改问题隐患14个。同时,强化旅游景区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以景区及周边饭店、食品销售单位为重点,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整治,整改问题隐患96个。此外,加强对景区周边及沿线40家加油站、25家旅游商品经营主体的行政指导和提醒告诫,坚决杜绝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维护旅游市场公平秩序方面,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住宿、餐饮、景区门票价格,健全价格监测预警机制,针对未明码标价、不规范明码标价等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广泛监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发布的旅游广告,并对景区景点及沿线酒店、餐饮等市场主体的广告发布情况进行12次检查和行政指导。加强涉旅计量器具监管,检定加油机、加气机142台,检定出租车计价器6500余台。推动各景区景点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促进消费纠纷源头化解。围绕游客需求,开展“你点我检”进旅游景区、网红打卡活动,快速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并在重点景区景点发布5期涉及食品安全、价格、公平竞争等方面的消费提示。

  市市场监管局还深化与文旅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打通信息渠道,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构建旅游市场主体信用体系,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对高风险企业增加抽查频次,对失信企业开展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惩戒,针对“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购物、无证经营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全链条打击,形成了共建、共享、共治的旅游市场监管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590人次,执法车辆679台(次),检查旅游相关经营企业1633户(次)。

 

金龟山庄“全时段全业态”成区域文旅新地标

文/摄  全媒体记者  李欣杨

金龟山庄游客在荷塘边打卡拍照
 

  在北林区与庆安、巴彦交界的绿野间,距市区33公里的金龟山庄,诠释着“四季可游、全域可玩”的生动内涵。这座107万平方米的国家3A级景区,作为北林区唯一的四季游打卡地,正凭借全时段全业态的融合创新,成为区域文旅版图上的活力地标。

  “一季一主题、一月一爆点”,金龟山庄的四季,各有各的热闹。

  春分刚过,37栋日光棚室便成了花的海洋。200多个品种、3000多株热带花卉舒展枝叶,6大品类10万株兰花悄然绽放,与30公顷山坡林地相映成趣。游客们或在露营部落搭起帐篷,或参与“踏青播种”“研学识苗”,在“桃红樱雪”间漫步……单日最高3000人次的客流,印证着春日的吸引力。

  盛夏的450亩水面上,20万平方米荷花铺展成绿海。连续5年的荷花节里,“文化品鉴”“文艺演出”“荷塘秀美”等7大板块好戏连台。巨釜阁的“绥化第一锅”咕嘟着农家味,自助厨房飘出饭菜香,围炉小院里笑语盈盈……夏季接待量占全年45%,是游客对这份清凉的最好回应。

  秋日的37栋大棚里,山野菜、食用菌、寒地果蔬轮番登场。“丰收学堂”里,游客体验采摘、学做农活。周边农户带着土特产赶来,“销售+直播”忙得火热,农产品就地转化率飙至80%。

  雪落时,山庄变身冰雪乐园。连续十年的“金龟山庄冰雪嘉年华”,已带动50万人感受冰雪乐趣。2024年亮相的亚洲首家4500平方米冰酒店,融入东北年味文化,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一步一传说,一景一故事”,走进山庄的“民俗一条街”,兰花基地的雅致、巨釜阁的烟火、千龟壁、金龟老祖的传说串联成线,文化的根脉悄然生长。

  体育赛事更让山庄“动”了起来。2024年,中国·绥化首届国际青少年越野滑雪短距离挑战赛在此开赛,4国选手与国内8省健儿共逐雪道。2025年,欧亚国家青少年越野滑轮争霸赛再掀热潮,81名外国选手与170余名国内健儿竞技,“一月一赛、一季一会”的节奏,让游客追着赛事来打卡。

  便利服务让游玩更舒心。印第安帐篷区、荷花节大舞台、全季露营部落陆续建成,“金龟一码游”小程序整合了自助厨房预约、露营位预订、赛事报名等10项功能,“吃住行游购娱”一键搞定。今年以来,105个域外康养团、16万人次游客的到来,见证着山庄的吸引力。

  眼下的金龟山庄,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按4A级景区标准升级的软硬件设施加速落地,培训中心及配套设备将提升服务能级,力争2026年通过验收。10公里专业赛道已建成,“文体旅教”融合越野滑雪基地项目进入专家评审阶段。“金龟十二时辰”短视频联动央视网、抖音等平台推广,全网话题量突破1300万次。

  从春日花海到冬日冰宫,从民俗体验到国际赛事,金龟山庄正以“全时段全业态”的创新实践,书写着文体旅融合的新篇章,朝着“区域示范标杆”的目标稳步前行。

 

庆安保安村打造农文旅融合“增收样板”

特约记者 刘加明 全媒体记者 孙一博
 

  走进庆安绿乡花田欢乐王国,这座占地9万平方米,集主题游乐、科普教育、休闲餐饮于一体,配套无动力乐园、水上乐园、智能民宿露营等特色业态的新式旅游景点,经两年半精心运营,已成为“特色住宿+全域娱乐”的全龄段乡村微度假标杆,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万元,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近年来,庆安县庆安镇保安村因地制宜全业态发展,把农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不断探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发展新路径,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核心,构建了保安村全业态融合发展新格局。

  “我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多元化旅游载体,持续提升旅游供给能力。”庆安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保安村深化“旅游+”融合,通过深度挖掘本地农业资源、生态禀赋和文化底蕴,推动“旅游+”模式,实现三产联动、互促共荣。“旅游+研学”赋能乡村教育,依托园区资源开设植物科普、生态环保课程,让孩子亲近自然;“旅游+农业”拓宽价值链条,依托庆安镇“城市农夫·有片田”私人订制项目及一亩田园采摘园,推出香瓜、蓝莓、蔬菜等采摘体验,实现农业从“卖产品”向“卖体验”升级;“旅游+文化”彰显乡风魅力。举办元宵花灯节、丰收文化节、秧歌比赛等节假日文俗系列活动,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助力打造田园风光、欢乐体验、生态康养的特色旅游,提升区域知名度与美誉度。

  此外,保安村还同步推进基础设施改造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冬季重点打造绿乡花田冰雪嘉年华、望龙山滑雪项目,形成“四季有特色、全年可游玩”的业态格局,持续丰富区域旅游供给。

  庆安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八个支部抱团发展模式,继续践行“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融合发展思路,依托庆安优质农业资源与本土文化特色,优化服务质量,持续优化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对绿乡花田、望龙山漂流、农耕体验等现有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与内容升级,融入更多科技、文化及互动元素,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游客体验感与复游率。探索更紧密长效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村民,实现共同增收。

 

“黑土硒都”蝶变“好客之都”

文/摄 特约记者 姜立峰 全媒体记者 王宏妍

海伦四大坊民俗文化村游客在划船
 

  近年来,海伦市锚定“全域全季、文旅融合”发展方向,以山水为脉构建旅游骨架,以文化为魂注入产业内涵,推动“黑土硒都”加速向“好客之都”转型,旅游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

  2024年,接待游客16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4亿元,占GDP比重较2021年增长近10倍;2025年初以来,游客量已达154.1万人次,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15%,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引擎。

  海伦市将旅游产业列为“书记工程”,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起南北呼应、四季皆景的旅游版图。南线以海伦河为纽带,串联福民“四大坊”民俗文化村、艳阳天花谷等节点,形成民俗休闲旅游带;北线依托小兴安岭南麓林海,打造“十里白桦映峡谷”的森林康养旅游带。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旅游景区,含AAA级、AA级景区各1个,“花海融春、平湖戏雪”的四季体验渐成品牌。

  海伦市深耕全时段产品供给,夏季推出大峡谷避暑、秋季打造森林赏景项目,冬季则以联丰冬捕、冰雪汽车拉力赛激活“冷资源”。同时,深度挖掘多元文化,红色文化方面,打造东山里抗联密营、雷炎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景点;非遗文化上,剪纸艺术馆、北派二人转展演吸引众多游客;民俗文化通过“四大坊”民俗村等载体,让游客体验农事乐趣。

  “文旅+”融合催生出了海伦文旅新业态。国内首家县级大豆博物馆讲述“黑土硒都”故事,冰雪服饰产业园、富硒伴手礼等推动“文旅+工业”,硒元素康养项目则拓展了“文旅+康养”的边界。

  据悉,海伦市还投资2.71亿元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升级道路与基础设施;通过央视“走进县城看发展”等平台扩大影响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一系列优环境提服务的举措,正在让“黑土硒都”的好客魅力持续绽放。

 

绥棱“一馆五点”解锁红色文旅新体验

文/摄 郭丽 特约记者 李磊 全媒体记者 陈俊杉

绥棱白马石抗联遗址
 

  在绥化的广袤大地上,绥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近年来,绥棱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将红色资源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绥棱作为“国家二类革命老区”,是东北抗联的重要活动区域,曾是三、六、九、十一军西征会师地。在这片土地上,无数抗联战士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绥棱精心打造了“一馆五点”红色抗联观研路线。“一馆”即系统陈列抗联历史的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全面展示了抗联在绥棱的发展历程。“五点”涵盖了白马石会师地等重要遗址,这些地方串联起了绥棱的红色脉络,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坐标。

  绥棱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物,以及逼真的实景讲解,将抗联将士与当地百姓并肩浴血奋战的故事娓娓道来。当年,绥棱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支援抗联,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故事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使大家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白马石距绥棱县城70公里,位于四海店镇,这里森林环绕,四季景色宜人。1938年,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在此胜利会师,1939年年初,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常委金策还在这里主持召开成立西北临时指挥部筹备委员会。如今,白马石风景区已成为绥化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建设了风景秀丽的花海、顺利会师的浮雕与墙上庄重的入党誓词一道,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缅怀先烈、感受红色精神。

  绥棱林业局小火车也是当地红色文旅的一大亮点。这列有着80余年历史的窄轨火车,曾经是木材运输的“生命线”,如今华丽转身,成为串联生态与历史的“流动博物馆”。游客们坐在慢悠悠的绿皮车厢里,不仅能欣赏到窗外如诗如画的林海风光,还能聆听导游讲述黑龙江森工人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的故事,以及抗联战士的英勇事迹。

  在绥棱,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得益彰,红色文旅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与传承,更是推动地方发展、造福百姓的强大动力。相信在未来,绥棱的红色文旅之路将越走越宽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