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绥化8月19日讯 ( 刘丽婧 ) 近日,兰西县挂钱博物馆迎来研学热潮。大中小学生团队络绎不绝,在非遗的活态传承中,感受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碰撞融合。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代表的研学团,深度体验了兰西挂钱与彭氏灯彩两项非遗的独特魅力。
在兰西挂钱博物馆,276件/套珍贵馆藏无声讲述着这项省级非遗的深厚底蕴。矿大学子不仅近距离观赏了巧夺天工的获奖作品,更在剪刀翻飞间亲身体验挂钱制作。“鉴赏+实践”的沉浸模式,让年轻一代对这项传统剪纸艺术有了鲜活认知——它不仅是窗棂上的装饰,更是跃动在指尖的文化血脉。
“以前只在图片上看过剪纸,没想到兰西挂钱这么有层次感,这么立体!那些获奖作品,像《百福图》《东北八大怪》《古代二十四孝》,细节太震撼了。”一位驻足展柜前的学生由衷感叹。
在博物馆工作室里,剪刀在红纸上游走,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小挂钱。“看着简单,剪起来才知道分寸有多难掌握,”一位同学兴致勃勃地说。
通过深度互动,“非遗”概念在年轻学子心中变得鲜活而具体。兰西县挂钱博物馆馆长宋成玲表示:“研学热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动能。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关注度,更重要的是他们新鲜的视角、活跃的思维,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让挂钱、年画这些宝贝更好地‘活在当下’。看到年轻人在体验后眼中闪烁的光芒,我们对非遗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走出博物馆,研学团的脚步延伸至充满浓郁东北风情的黄崖子民俗村。老式农具与民俗物件勾勒出淳朴的东北风情。而此行的重头戏,则是在彭家大院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氏灯彩”和“彭氏年画”的亲密接触。
彭家大院内,流光溢彩的各式灯彩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彭氏灯彩传承人彭士学老师热情地接待了这群年轻的访客。他不仅讲述了彭氏灯彩逾百年的传承谱系和精湛的纯手工制作工艺,更着重分享了这项古老技艺在新时代下的创新探索,他感慨道,“时代在变,灯彩也要有新的表达。”
同时,彭士学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彭氏年画中各类吉祥图案的象征意义及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年画里的门神、娃娃、瑞兽,每一笔每一划都有讲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这些年画的吉祥寓意,通过新的载体和设计,走进现代家庭。”彭氏灯彩传承人彭士学说。
当非遗传承主动拥抱研学,便架起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剪刀下的挂钱图案,彩灯流转的光影,在学子们心中播下种子。通过研学,兰西挂钱的巧思与彭氏灯彩的华光,正在年轻一代手中被重新诠释,古老技艺由此获得面向未来的创新生命力——这场非遗之旅,生动诠释了传统如何借青春之手焕发新生。当传统与青春在研学中相遇,非遗之火便找到了最持久的薪柴,照亮文化传承的崭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