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峰
8年间,累计调解案件8135件,成功化解7825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6%,群众满意率100%,帮助当事人兑现各类经济损失赔偿(补偿)共计2.45亿元,为群众节约诉讼费用近150万元。他就是庆安县“说和人老李”调解工作室创始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李玉君。
2017年,从庆安县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岗位退休的李玉君,被县人民法院聘为特邀调解员。带着对群众工作的热忱,他牵头创办“说和人老李”调解工作室,从此踏上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的新征程。
法理情融合创新调解方法
“调解不是简单的‘和稀泥’,而是要在法理框架下讲清情理。”这是李玉君常挂在嘴边的话。多年来,他总结提炼出“热案冷处理法”“换位思考法”“情法交融法”“亲友疏导法”“循循善诱法”等特色调解技巧,被称为“李氏调解六法”。
在处理一起兄妹土地承包纠纷时,他既援引《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权属,又以手足亲情为突破口,引导双方回忆父母在世时的温馨场景,最终使兄妹达成和解,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修复了亲情关系。
李玉君首创“四情联动”工作法,将亲情、友情、人情、故情融入调解过程。在处理一起物业纠纷时,他不仅从法律角度分析责任,更给当事人算了“情感账”“信誉账”“经济账”,通过讲述“六尺巷”故事,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使僵持不下的矛盾迎刃而解。当事人感慨:“李老师说得在理,多一分和谐,少一分矛盾。”
为民守初心化解“急难愁盼”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李玉君始终坚守的信念。在他调解的案件中,既有金额达数十万元的经济纠纷,也有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他始终一视同仁,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2023年,三名农民工被拖欠工资4.6万元,多次讨要无果。李玉君接手后,立即联系雇主王某,从农民工的家庭困难讲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最终促使王某制定还款计划,让农民工兄弟拿到了血汗钱。在处理一起工伤赔偿纠纷时,他顶着烈日多次往返工地和医院,不仅帮助受伤工人拿到赔偿,还促成双方达成谅解。
面对新形势,他主动学习新技能,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远程化解纠纷。在一起跨省借贷纠纷中,他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耐心劝导远在海南的债务人,最终促使其与债权人达成还款协议,实现了“隔空”和解。
“传帮带”放大品牌效应
“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让更多人学会调解方法,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李玉君不仅自己热心调解,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他多次在“庆安县人民调解大讲堂”授课,为全县50余名调解员传授经验,详细讲解“李氏调解六法”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操作方法。他的调解故事被《人民法院报》《中国审判》等20余家媒体报道400余次,成为基层调解工作的鲜活教材。
在李玉君的带动下,“说和人老李”调解工作室成为庆安法院的特色品牌,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其调解微视频获得最高人民法院第八届“金法槌奖”。李玉君本人也先后被评为绥化市先进人民调解员、全国“平安之星”、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如今,66岁的李玉君依然坚守在调解一线,每天接待群众、分析案情、化解矛盾。他的办公桌上,厚厚的卷宗每一页都记录着他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点点滴滴。
“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李玉君用朴实的话语诠释着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上,书写着一名退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