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橄榄绿”到“志愿红”
退役军人郭武用担当续写忠诚
全媒体记者 陈俊杉
清晨的阳光洒在青冈县“橄榄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旗帜上,郭武正带领队员们整理慰问物资。这个穿着志愿服务红马甲的80后,眼神里透着军人特有的坚毅。从武警部队的“橄榄绿”到志愿服务的“志愿红”,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服务社会的志愿者,郭武用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誓言。
把青春献给国防
18岁的郭武,在父辈的影响下穿上军装,成为武警部队的一名新兵。“当兵就要当尖兵”,这是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在部队的日子里,他每天比别人早起一小时练体能,晚上加班钻研专业技能,很快在同期兵中脱颖而出。
“宝剑锋从磨砺出”,他在多次技能比武中夺冠,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还被评为黑龙江省武警总队优秀专业兵、全国武警部队优秀技术标兵,荣获武警部队优秀士官人才奖。这些荣誉背后,是数不清的汗水——在零下20摄氏度的训练场练习战术,在暴雨中完成应急演练,在深夜的值班室钻研装备原理。“军人的使命,就是时刻准备着”,郭武说,军营教会他的不仅是技能,更是“担当”二字的重量。
让“橄榄绿”融入乡土
2019年,郭武转业回乡。面对全新的环境,他把部队的作风带到地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了让拥军优属落到实处,他挨家挨户走访商户,说服50余家餐饮、医药、汽车服务等领域的商户加入“社会化拥军联盟”,推出针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的专属优惠。“军人们保家卫国,我们就该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尊崇。”郭武说。这些商户的优惠活动,让青冈县的拥军形式从“政府主导”延伸到“社会参与”,温暖了无数军人家庭。
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他协调武装部为民主小学捐赠会议桌,自费为昌盛镇中心小学(八一爱民学校)送去十大英模挂像,还把自己的军功章、获奖证书捐给学校展览。“看到孩子们围着军功章问这问那,我就知道,崇军尚武的种子在他们心里发芽了。”郭武笑着说。如今,他成了这所学校的国防教育辅导员,每周都来给孩子们讲军营故事。
为了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人,他钻研新媒体技术,在各类平台发布现役、退役军人政策法规90多条,“政策讲明白了,大家心里才亮堂”,这是他做宣传工作的初衷。
把退役军人当亲人
“郭书记,我这病又犯了,真是没办法,家里实在撑不住了……”电话里,退役军人刘长青的声音哽咽。郭武放下手头工作,买了米、面、油并带着慰问金赶过去,临走时还塞给刘长青一张写着自己电话的纸条:“有困难随时找我。”后来,刘长青特意送来一面锦旗,上面“为民解忧办实事、心系老兵尽职责”12个字,道出了老兵的心声。
这样的事,在郭武身上很常见。退役军人王少峰下岗后生活困难,他跑部门、查政策,帮着申请到2万元补助金;转业志愿兵苏平仁因工龄计算问题迟迟无法退休,他带着材料跑了6个部门,找档案、查记录,终于帮老人解决了难题。“退役军人的今天,就是现役军人的明天。”郭武常说,“服务好他们,就是筑牢国防的根基。”
用奉献续写担当
在青冈县兴华镇平心村,农户李大爷看着修好的农机具露出笑颜:“郭队长不光帮我修好了拖拉机,还检查了电线,这下春耕不愁了!”郭武带领志愿服务队到村里开展志愿活动,31个损坏的电力设施被修好,180余份政策手册送到农户手中。
这只是他带领服务队开展的300多次活动中的一次。从走访抗美援朝老战士、为困难退役军人送慰问品,到哈尔滨全国湿地铁人三项比赛中顶着烈日值守,再到设立青冈县首家家庭志愿基金引导孩子参与公益,郭武的脚步从未停歇。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长超12000小时,他个人志愿服务时长突破1300小时,成为五星级志愿者。
在公益的路上,他走得更远:累计献血3600毫升,加入中华造血干细胞库,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还和队友为红十字会捐款4738.9元。“能为别人做点事,心里踏实”,这个不善言辞的汉子,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的含义。
如今,郭武的军歌依然嘹亮。从军营到地方,从“橄榄绿”到“志愿红”,他用多年军旅生涯锤炼的担当,在志愿服务的战场上续写着忠诚。他带领的服务队里,越来越多退役军人加入进来,他们像一束束光,照亮了青冈县的大街小巷。
郭武说:“只要军歌还在心里唱,哪里都是战场。”这句话,是他的初心,也是他永远的担当。